本报记者庞晓栋
每当柚子成熟上市的季节,金黄色的柚子就被渐次采摘,“宝贝”似的囤入地下室中,恒温保存,等待着销往各地。
眼前在柚子园里忙活的人,叫卢丹霞,2011年海外留学归来后,曾在一家区级单位工作。几年前,她辞职回村,从公婆手中接过了柚子园的重棒,联合一群志同道合且各有所长的小伙伴,开启一颗柚子的重生之旅,领着村民们一起致富。
改良·创牌
三门县健跳镇有个永丰村,村子临近三门湾,是盐碱地改造建成,发展种植业存在“先天性缺陷”。
永丰村是卢丹霞的婆家所在地,上世纪80年代,除了养殖青蟹,村民们还以种植橘树为生。“橘子喜酸性土壤,因此,当时村里种出来的橘子又苦又酸,销售情况一度低迷。”卢丹霞告诉记者。
1986年,永丰村引进常山胡柚苗,嫁接到原先的橘子树上。出乎意外,碱性土壤种出来的柚子表皮金黄,果子很大,果肉没有籽,而且很甜,口感上佳。
种是种出名堂了,可当地市场本就小,加上永丰村200多户村民以老人小孩居家为主,柚子成熟后,村民们就在路边摆摊,或是等待摊贩上门收购,销路单一。
“几年前,还在恋爱的时候,我跟着先生去了趟老家,回椒江时顺便带了几箱柚子。”卢丹霞回忆,其中一些送给了朋友,而朋友们吃过之后反馈都不错,于是开始了在朋友圈还有网上进行小范围销售。
然而,靠朋友,一来三门的柚子没有基础,渠道不够成熟;二来门路窄,无法大步往外走。
2018年,在朋友的鼓励下,卢丹霞思索再三,做出一个大胆的决定:由自己牵头,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合作模式,创立“三十柚三”黄金柚品牌。
“如此一来,柚子的货源、销路和策划都有了专人负责。”
村民不再“单打独斗”,柚子脱下“麻袋”换上“新衣”。一年下来,整体势头良好。第二年10月,三门三拾柚三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继续助力三门黄金柚振兴发展。
眼前·长远
何为“三十柚三”?
卢丹霞告诉记者,因为2018年创立品牌时,他们夫妻二人、创业团队成员与这一片柚子林一样,都是33岁,谐音取意。同时,心怀三生万物的美好念想,希冀柚子可以越长越多,越长越好。
她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如今,永丰村经过合并后成为双港村,柚子林从原先的1200亩扩大到了3000亩,每户村民光靠种植柚子年收入就有3万元。
咬定青山不放松。鲜果销售红火后,卢丹霞便开始着手发展二产深加工。
这一试,竟拓宽了销路。皮相差的柚子通过古法熬制,做成柚子膏;体积小的柚子切成片,加工成柚子片,用于泡茶,别具清香,受到大众喜爱。
“三十柚三”的名气初显,也吸引了不少人来此采摘。
基于此,卢丹霞及其团队推出了各种活动:柚子皮绘画、做柚子茶、举办柚子趣味运动会……
为不断打响三门柚子的品牌影响力,卢丹霞计划打造柚子文化产业园,以种植为基础,向“高附加值农产品—商务物流—农业观光休闲”延伸,集农业规模种植、科普教育、休闲娱乐、餐饮住宿、农产品加工和储藏物流等多功能于一体。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是诗人陶渊明憧憬的乡村生活。柚子主题旅店、柚子邮局、柚子银行……是卢丹霞对已拥有此番景象的双港村的美好设想。
“将我们村打造成为柚子村后,即使没有种植柚子的村民,也能通过别的途径来提高收入。”卢丹霞说,未来,希望人们提到三门时,想到的不仅是青蟹,还会是黄金柚、柚子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