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喜华
酸浆,一种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这种植物,小时候不仅见过,而且还吃过。但那时并不知道它有这么个酸溜溜的名字,农村人只会以形识物,看它结的果实灯笼状,便称它“灯笼果”。至于味道,野果子大多酸中带甜,记忆随着时间淡去,但这果子的特殊形状,无论如何也不会忘却。
重新见到酸浆,已是三四十年后了。
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头,因为新冠疫情,少出行是基本状态,节假日仅在周边乡下活动。国庆长假第五天,在家实在呆不住了,妻约上表妹带着外甥女,驾车去城北方向,寻找唐门双塔。
唐门山在马鞍山村电厂旧址墙外东南角,位于长塘村境内,山不高,山顶两座石塔是近年新建的,称文笔、文星双塔,塔旁还有凉亭和长廊。下得山来,南面山脚就是永宁江,江边有座小庙,叫“将军庙”,本祀元末浙东道宣慰使都元帅泰不华,现庙中同塑泰不华和方国珍神像。两人本是死敌,当年在庙前江中大战一场,泰不华战死,现百姓将两人同祀,也算是死后和解。
阳光正好,江风习习,我们沿着近水步道向南缓行。此处是永宁江的江湾处,江面开阔,近水处长着一蓬蓬像茭白的高大植物。这是野化的茭白,是茭白的前世,学名“菰”,开着一串串像稻穗一样长长的紫红色花束。就在这野茭白丛旁,我们邂逅了酸浆。
这株酸浆植株较大,有半米多高,枝叶茂盛,有含苞待放的淡黄色花蕾,盛开的白色花朵,还结了好多个灯笼样的果子,青黄色,处于将熟未熟之际。我非常欣喜,赶紧多角度拍照留影,将可爱的小灯笼果指给外甥女看,小朋友感觉很惊奇。只可惜果子都未成熟,不然摘几个让小朋友尝尝,体会一下大自然的天赐神奇之味。
酸浆为茄科酸浆属草本,通常有0.5至0.8米高,地上茎常不分枝,有纵向棱,茎节膨大,幼茎长着较密的柔毛。叶片卵形,边缘有不整齐的粗锯齿或波浪形,无毛。
酸浆花瓣五瓣,白色,背向后翻呈辐射状,花蕊呈黄色。通常每枝能开5至10朵花,我们看到的这株,同一茎节上同时开着3朵花,十分漂亮。酸浆果实外包薄壳囊衣,内含球形果子,生时青色,熟后红色,可食。
酸浆与龙葵同科不同属,两者叶片相似,嫩叶均可食,但同为茄科植物,均含有龙葵素,有小毒,需煮熟煮透,龙葵素遇热降解。
酸浆别名很多,如红菇娘、挂金灯、灯笼草、灯笼果、洛神珠等,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早在公元前300年,《尔雅》中就有酸浆的记载。《唐本草》记载为灯笼草,《嘉祐本草》记载为苦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如此解释:酸浆,以子之味名也;苦耽,以苗之味名也。酸浆因果实成熟后呈赤红色,燕京一带称“红姑娘”,杨慎在《卮言》中认为,姑娘乃瓜囊之讹,古时姑瓜同音,娘囊之音相近。在东北,酸浆指“黄姑娘”,但“黄姑娘”其实与酸浆不是同一物。“黄姑娘”一般指毛酸浆,原产美洲,在东北地区广有栽培,浆果成熟是黄色的。
酸浆果实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还具有清热、解毒、利尿等功效,它具有人工栽培的经济价值。试想,成片种植的酸浆,当成熟后如一盏盏红灯笼般的果实挂满枝头,那是怎样一番风景?又将如何吸引人们的眼球?在这个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网络时代,不成为网红都难。
但愿今年秋后,能够在野外再遇这红彤彤的灯笼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