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嘹亮的红色弦歌

——评广播剧《九任书记一个梦》

郑春霞

三门县城西村从1957年建立党支部以来,九任书记60多年来不忘初心,一任接着一任干,带领村民持续推动村庄发展、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层治理、共创美好生活。该典型经台州日报挖掘首发后,受到了新华社、人民日报、学习强国等中央媒体和浙江日报、浙江卫视等省级媒体的广泛关注。三集广播剧《九任书记一个梦》就是根据这个重大典型改编而成。

三门元素展现地方特色

剧中随处可见的三门元素,着实加深了当地人听剧的亲切感和愉悦感。三门代表性美食、三门石窗雕刻艺术、三门非遗项目——祭冬、三门章氏家训、章氏名人,这些三门元素巧妙地穿插剧中,一目了然地展现了小县城三门的丰富历史以及活色生香的市井生活。

吃的是一个丰富多味,讲的是一个兼容并蓄。

剧中城西村第八任书记章宇轩提起先祖章梫是这么说的:“乡亲们,这张照片上是先祖章梫,他一生崇尚教育,热心公益,早年就和蔡元培一起编纂了学生课本《字课图说》。然后回乡创办了全县第一所现代小学,教室就是这所祠堂。后来学生越来越多,他又把24间祖屋腾出来做教室,还把几亩水田捐赠给小学作校产。先祖说,与其好我一家,何如好我整个地方!”

章梫(1861—1949),名正耀,字立光,号一山,浙江省三门县海游街道人。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新中国外交家章文晋的祖父。由章梫老先生将自己的祖屋腾出来创办而成的全县第一所现代小学,即是三门县海游小学。三门海游章氏,世代人才辈出。剧中所引用“章氏家训”亦是剧中点睛之笔:传家两字,曰耕与读;兴家两字,曰俭与勤;安家两字,曰让与忍……(《章氏家训》)

这些活生生的三门元素闪烁在剧中每个角落,为本剧的叙事提供了一个真实、生动的背景。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任何时候,任何文艺作品,它都离不开原生态的土壤。生活化、接地气便成了本剧非常具有辨识度的特色之一。

九任一心彰显红色传承

三门县的红色传承由来已久。

三门县有一个亭旁镇,此处被誉为“浙江红旗第一飘”,是因为亭旁镇在历史上发生过赫赫有名的亭旁起义。亭旁起义,是包定等人在1928年领导的农民暴动,展示了二次革命时期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过程。三门亭旁镇,既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红色政权——亭旁区苏维埃政府,也使三门成为解放军渡江前浙江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作为三门儿女,我从小读着包定烈士的就义诗长大——“碧血洒芳草,正气壮山河。笑看刀光闪,高唱国际歌”。六十年后,三门人民为了悼念烈士,先后建立了亭旁起义纪念碑、纪念馆和包定烈士塑像。由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纪念碑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一碑一馆现被列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剧中展现历任书记光荣事迹的“初心馆”,是全剧一个很大的亮点。以“秉笔直书,实事求是”为宗旨的初心馆,正如剧中人物所说:“这不是为谁炫耀功勋,也不是什么树碑立传,就是想让八任老书记的闪光点汇成灯塔,照进年轻人心里,让大家知道,什么才是无私奉献,什么才是不忘初心,同时,也能带动更多年轻人回村干事。”

历任书记共聚初心馆是故事主人公的集体亮相,也是情节发展的必然归宿。建立初心馆是为了警醒每一位为官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为了团结群众、村民齐心。村里越来越被激化的矛盾在此化解,改革开放的脚步也在此重新迈出。我们知道,一部优秀的小说或剧本需要激烈而巧妙的戏剧冲突,而制造了戏剧冲突之后,更需要精妙而不露痕迹地收场。“初心馆”的设置,可以证明编剧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

当然,编剧的高明之处还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剧中历任书记的出场方式非常独特、巧妙,可谓自然而然、环环相扣。

第一位出场的是第八任书记章宇轩,他同时也是串连起整个故事的中心人物。他出场时,心脏搭着六个支架,为了让村民“分到宅基地,盖起小洋楼”,依然在引爆采石废墟的现场指挥,并且要通知村两委集中,丈量宅基地,“要让群众觉得我们做得公平,公正,必须得拉着皮尺一点一点丈量,这样看得见,老百姓心里才踏实。”

到了分宅基地的时候,章宇轩指出几位老书记那么大岁数了,拄着拐杖、坐着轮椅走家串户调查,就是为了宅基地分配得公平合理,让大家没有意见!接着,从村民章宝亮口中,第一任老书记章永和与第四任书记章立业同时“出场”——“当年,第一任老书记章永和牵回地区奖励的大黄牛,就发过誓,这辈子就是要当好群众的老黄牛。第四任老书记章立业,为了村里拓宽道路,把自己家二百多平方的老宅子拆了,被大伙儿称作‘自拆书记’。”

随着剧情发展,在城里丰茂大市场租摊位做生意的城西村人,因为生意太好被眼红的城里人赶出来的时候,城西村村民怒火中烧,要去城里丰茂大市场讨个公道。这时,章宇轩呼吁村民们要冷静,并且以情动人。“城西村前七任老书记带着大伙儿吃了多少苦,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不能轻易毁了啊!”

接着,很自然的,第二任书记章立平以及第三任书记周继贤,分别从村民张宝亮以及现任书记章宇轩口中“出场”——“立平书记,他是城西村的拼命三郎,早年间村里人进城要走很久,要不是立平书记敢想敢干,劈山开路,大家连汽车都见不到。立平老书记一斧子劈下去,让我们村脱贫致富提前了好几年。还有第三任书记周继贤,过去城西村下大雨大涝,不下雨大旱。老周书记琢磨了好久,决定举全村之力修水坝,可以大涝排水,大旱灌溉。”

接着,分宅基地的故事开始反转。县教育局提出,在附近建一所中学,解决孩子们上学难的问题。县委县政府经过研究,校址选在城西村开辟出来的新宅基地位置……这下子,之前分得好好的宅基地像煮熟的鸭子飞走了,村民们有的愤怒,有的不甘。这时候章宇轩给大家讲了祖先章梫把二十四间祖屋腾出来办学校的事情。章宝亮也讲了第四任老书记章立业以及第七任老书记章玉琪的故事。“当年为了村里孩子们上学,把自家院子让出来当教室,还拿出积蓄添置课桌书本。现在我们村那所小学校校址,是第七任老书记章玉琪放弃建办公楼让出来的。”

这边厢刚安抚好因分不到宅基地而失落的村民,那边厢现任书记章宇轩自己家里出了事情。由于自己天天管着村里的事情,把家里的变压器配件厂交给刚毕业的儿子,儿子不善经营,产品质量下滑,来退货的、要债的堵住了厂门。接着,老书记叶全贵以上门解围的形式出场了:“宇轩啊,我得批评你,我当年当书记,能带动大家办厂致富,也能把城西村干成全省响当当的̒亿元村̓,你怎么就只能̒一头沉̓呢?自己家的小厂就撒手不管了?”

有血有肉、个性鲜明,全心为民的书记们随着故事情节的推动逐个出场,同时他们的出场又推动了下一个情节的发展。这就是“人随事来,事随人转”的叙事手法,于情节走向来说合乎逻辑,于故事内容来说也合情合理。

广播剧《九任书记一个梦》可以说是新时代一曲嘹亮的红色弦歌,很正,很红,感人,而且好听。作者通过对村级党组织苦干实干巧干,带领群众凝心聚力阔步向前奔小康的感人故事的巧妙叙述,完成了对在农村基层组织中强大的战斗力、凝聚力的讴歌、赞颂以及提高红色主题剧本创作的审美功能的双重任务。

(作者为浙江省作协会员、浙江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2021-03-16 ——评广播剧《九任书记一个梦》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7147.html 1 3 一曲嘹亮的红色弦歌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