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非遗技艺,塑造台州特色

——“放心消费在台州”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周子凝

3月11日上午,天下着小雨。在仙居县官路镇文化礼堂旁的工作室里,郑斌正小心翼翼地将无骨花灯进行拼接。通过他手,各个部件被粘贴成型,一盏轻巧美观的花灯便慢慢呈现于眼前。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于2006年6月被列入国务院第一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当地,被称为“唐灯”。“针刺无骨花灯工艺可以追溯到唐代,花灯全身无骨架,由若干纸质灯片拼粘而成,再由针刺刀凿成图,透光留影。”作为仙居花灯县级第二批传承人,仙居县烛景堂灯彩工艺品有限公司创办人郑斌说,传统灯样是通过手工剪制而成,一个个几何面再互相粘贴、支撑,但纯手工组装,耗时久,人工成本高。

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原本从事模具生产的郑斌开始用电脑建模,把花灯的造型数字化、标准化。同时,他研究制作了针刺模板,如此花灯便可以产量化。目前,他自创了三四款花灯,在市场上销路颇好。

此外,郑斌还推出了一些列适合现代装潢、价格实惠的家具装饰产品,其开发的“月光盒”和“龙凤八卦小夜灯”集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让花灯走入寻常百姓家,我将现代工艺制造和传统手工艺相结合,拓展无骨花灯的用途,让其更具实用性。”郑斌说,产品再怎么改变,传统工艺不能丢掉,接下来,他将着重钻研产品质量与外观的提升,给消费者带去更加物美价廉的花灯。

作为浙江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台绣也独具地方特色。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为民介绍,台州刺绣,又名“雕平绣”“海门雕绣”,作为中国民间刺绣的一种独创,它见证了早期中西文化的交融。绣品经过款式设计、花稿设计、凿花、开料、揩花、刺绣、缝纫等多道工序,最终呈现给消费者的是文化与技艺的水乳交融。

“百年台州刺绣,历经三代传承,现已发展成为拥有近三百种针法的中国最具地域特色的绣种之一。”王为民说,目前,台绣拥有着独特的工艺技法,兼具较强的装饰性和观赏性,公司创立了“台绣TAISILK”文化品牌,构建起以台绣传统技艺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将台绣应用于服装、台布、床品、丝巾等日常物品。

“台绣丝绸服饰不仅仅是以丝绸为原料制作的商品,也是台绣刺绣技艺的载体。”王为民说,通过创意设计将台绣的文化元素、技艺元素和艺术元素进行萃取和转化,依托多样化的刺绣服装、饰品、装饰品等创意产品,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实现由传统手工艺制造向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

“今后,我们将不断以文化为传承,以品牌为载体,为消费者带去兼具感观与实用的台绣产品。此外,若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可同价退换,以保障消费者权益。”王为民说。

2021-03-17 ——“放心消费在台州”系列报道之四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7156.html 1 3 传承非遗技艺,塑造台州特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