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牛医生”郑启东

(上接第一版)此外,我要实现20年前的梦想。”

1998年,郑启东争取到机会,参加上海中山医院、胸科医院心内科进修班。在上海学习的一年,他开阔了眼界。“心跳慢的人,可以做介入术;心跳快的人,可以做消融术;血管堵了的人,可以放支架……”

进修医生很难上手术台,郑启东用勤奋感动了老师,学到了不少本领。当时老主任管得严,他就“贴”上年轻医生刘旭,学会了动脉穿刺怎么穿、导管怎么放。

由于医院是一家二级医院,郑启东学成归来后,一些项目无法开展,他将其中一项,即心脏起搏器安置这一技术付诸实施。“急诊心梗患者抢救需要争分夺秒,当时的基层医院技术有限,心跳慢了、慢了,药物无效后就没救了,作为医生往往感到无奈、惭愧、痛心。有了心脏起搏器,至少能暂时保命,命暂时保住了,才有机会转入上级医院,或请专家过来手术,挽救生命。”

得知DSA设备可以审批购买,2019年,郑启东又去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进修,专攻心脏介入手术。当他把消息告诉上海进修遇到的良师刘旭时,对方狠狠地批了他,“这把年纪了才想起来做,你20年前干嘛去了。”郑启东苦笑,“不是不想,而是条件受限。为了这个梦想,我可是等了20年。”

万事俱备,东风也有了。郑启东开始施展他的才华。

“设备是2019年8月底投入使用,到2020年12月底,医院总共开展了介入手术1400多例,其中心血管介入术1100多例。”费伦说。

“他每次出去学习进修,都能为医院带来新项目、新技术。”吴叶健说。

郑启东主动与杭州、上海医院的进修老师联络,先后引进了浙江医院唐礼江、上海胸科医院刘旭教授等名医团队。在上级医院专家大力支持下,他带领团队在玉环率先开展了肾脏穿刺活检、IVUS/FFR指导下复杂冠脉介入诊疗等新技术应用。

2019年10月,上海交大“国家房颤中心”在玉环二医成立分中心,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家门口的医院就能接受刘旭教授及团队同质化的导管射频消融介入微创手术。

截至目前,郑启东带领团队已成功开展各类心脏介入诊疗手术1380余例,月均介入手术量位居全省二甲医院前列。

在郑启东身上,还有很多的创新发展,敢为人先。

郑启东所在的内二科,主要收治内分泌代谢病、心血管病、肾病等患者。这些疾病,预防意义重大,管好慢病,可节约不少医疗资源。

有一次,郑启东在《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上看到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项目当时在三甲医院开始推广,便萌生了组建的念头,于是说动玉环卫健局、医院相关领导一起去争取。而项目负责人上海瑞金医院医生、中国工程院院士宁光,一听是二甲医院,当场表示没兴趣。当郑启东介绍他的团队从2006年开始如何管理慢病后,并保证“我能坚持做好”后,对方才勉强同意。

其实一开始,郑启东心里也没底,觉得难度较大。MMC考核要求很高,管理患者人数多,随访率要达到50%以上,每年的达标率达到50%。但他坚信事在人为。

2017年11月,郑启东牵头组建了全国首家二甲医院“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宁光院士和时任玉环市市长吴才平共同为中心揭牌。随后,郑启东指导基层分院成立了3家MMC分中心,在全国率先探索MMC“1+X”代谢病管理模式。

截至目前,他共标准化管理代谢病患者5384人,MMC综合管理质量考核连续四年位居全国1000多家医院第二,仅次于本部上海瑞金医院,“三高”(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综合达标率由基线的7.2%提升至28.9%,糖化达标率由基线的21.2%上升至58.7%,两项达标率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他是艰苦奋斗的老黄牛

建立MMC“1+X”模式后,郑启东指导基层分院与总院执行同一套管理规范,实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制定糖尿病等代谢病“双向转诊”标准流程。

郑启东团队率先探索实施的MMC“1+X”模式被写进了“国家代谢病管理指南”。宁光院士两次在全国大会上重点推介玉环二医MMC“1+X”做法和经验,为其基层慢病管理的新模式、新思路点赞,中国疾控中心和省内外40余家医院相关专家参访玉环二医MMC。

2006年开始,郑启东在全市率先建立糖尿病“自我管理小组”;率先开展“功能社区健康管理”;率先引进糖尿病DIMS系统,为6000多位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完成“糖网筛查”1.2万余人次。此外,郑启东还带领团队成立全省首家“智慧化高血压诊疗中心”“亚太痛风联盟-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管理中心”等。

对慢病而言,预防大于治疗。郑启东每周抽出一次时间下村开展健康宣教。白天没时间,就晚上去。他走遍了港北区域所有村居(社区)、老年大学等,每年开展健康教育50多场,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告诉群众养成健康生活方式。这一习惯,他坚持了10多年。

“经常有同行问我,你们的MMC那么厉害,哪些经验可学?我说,其他都可以学走,唯独我们主任的老黄牛精神不好学。”程坚说。

程坚200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该院内二科工作,熟知主任的一言一行,“他365天,24小时随叫随到。他把妻子的手机号码、家里的座机号码都留给我们。”

郑启东再三交待,夜间遇到棘手病情要第一时间联系,如果他的电话打不通,要打给他妻子,再不行就打家里座机。

“这3个号码,之前要求我们都能背,在开例会时经常考我们,背不出、背错了肯定挨批喽。”程坚说,“以前,我平均两三个星期会有一次半夜打主任或他妻子电话,他几分钟就赶到医院。”

去年,费伦注意到郑启东经常从口袋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纸,边走边看,然后打电话,后来了解到是利用走路时间打随访电话。

“哪些患者随访时间到了没来,护士统计名单,我打电话提醒、沟通。从门诊到病房路上可以打四五个,回家路上打十来个,一个月下来能打二三百个。”郑启东说,时间挤挤用。

每天晚饭后的一个小时,郑启东约上妻子章剑去附近的绿道慢跑、做做拉伸运动。可这个时间,他也不放过,边跑步边听医学视频的讲解。

“我经常对年轻医生讲,患者把命都交给我们了,一定要用心去做。术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很重要。通过网络平台,听听国内专家讲要点、注意事项,可以避免或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郑启东说,医生是个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多学习、多钻研,就能成为一位好医生。

同事郑华,是心脑电图室主任。“郑启东爱学习、爱琢磨,也影响着我。患者心梗,心电图看到的只是哪个部位梗了,他会把术中的造影图发到工作群,和我们分析哪个血管梗了。好几次的争论,他赢了。”

早上7点不到出门,晚上经常11点后回家,看着丈夫忙忙碌碌整天不着家,章剑偶尔有埋怨,但更心疼,“我经常和他说‘不要那么辛苦,身体搞坏了划不来’,但他总说‘我不觉得,不要把辛苦强加给我’。可能他乐在其中。”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郑启东说,这是他作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初心。

2021-03-29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08380.html 1 3 “三牛医生”郑启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