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荣文:无声中剪出精彩人生

林荣文(中)在工作室教孩子们剪窗花。

本报通讯员张鲜红 刘清玲文/摄

先折好纸,用铅笔画出轮廓,再沿着轮廊剪下来……4月13日,在温岭市太平街道尚书坊文化家园课堂上,林荣文边用手语示范,边教学员剪窗花。

在温岭,说起剪纸文化传承人林荣文,几乎无人不知。他拥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首批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浙江民间艺术研究会剪纸分会理事等名衔,曾荣获国家民间艺术最高奖“山花奖”和浙江民间艺术最高奖“映山红奖”,被授予“新中国剪纸艺术家”、全国第三届“十大神剪”等荣誉称号。

失聪不失志

林荣文是温岭太平街道人,童年时的一场火灾,导致其家庭生活艰难。所幸的是,他随父兄学画画、学剪纸。上学时买不起书本,他就带上父亲的手抄本;没有画纸画笔,他就用石灰在墙上、地上作画。

可祸不单行。16岁那年,林荣文得了一场重病,因过多使用药物,致听力损伤,耳聋耳鸣。这对于酷爱艺术的林荣文来说,无疑是一记重击。他情绪低落过、迷惘过,但没有就此消沉。在无声的世界里,他更加专注于剪纸艺术创作,从1965年起,先后创作、发表了千余幅作品,《人民日报》《北京日报》《美术》等媒体刊登过他的作品;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等也曾展出过他的作品。他的作品还被日本、丹麦等国家的专业机构收藏。

剪出时代印记

民居依水而建,民众勤劳善良,民风淳朴清新,家乡温岭为林荣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素材。他凭着深厚的艺术领悟能力,用手中的剪刀,剪出丰富多彩的作品,比如《石塘》《大奏鼓》《海燕》等,他还凭借《渔家女的舞步》,获得了全国“十大神剪”称号。

林荣文的作品极具时代特色。《喜迎十八大》《喜迎十九大》系列作品,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国富民强的祝福。201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林荣文创作了一组高2米、长5米的巨幅剪纸作品,生动形象地再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与日寇浴血奋战的场景。

为克服普通剪纸作品保存难的弊病,林荣文尝试金属剪纸。他创作的一组《石塘风情》金属剪纸,点如针尖,线若游丝,堪称中华一绝。《西游记》《红楼梦》《白蛇传》等文学作品中的经典人物形象,在他带有灵魂的剪刀下栩栩如生;《美丽温岭》《迎新春》《多城同创》等紧扣时代脉搏的作品,更是大气磅礴。

每日一漫,是林荣文多年坚持的习惯。他喜欢用夸张的线条,勾勒出一个个发人深省的画符。在街上看到的不文明现象,在工作中碰到的作风不端的人,都是他创作的题材。

如今,林荣文虽已76岁高龄,但他对社会的洞察力与责任感与岁月俱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袭卷全国,他毅然承担起一名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创作出一幅幅鼓舞人心的抗疫作品,给人以战胜疫魔的信心和力量。

广授业不停歇

在乡村艺校举办的众多科目中,林荣文的课是出名难抢的。

林荣文把传承和发扬剪纸文化当成一种使命,广收徒弟,悉心教诲。每当碰到有艺术天分又特别勤奋的弟子,他便如获至宝,毫无保留地传授技艺,还鼓励弟子办个展、参赛,保持对剪纸的兴趣与热爱。

林荣文认为,传统文化应该广为人知、广为人好。他积极参加各单位组织的社团活动,经常把自己的授课活动安排在文化礼堂、农村学校、旅游景区。太平街道各个社区文化家园、长屿石窟、坑潘乡村景区、温峤老街等,都留下他忙碌的身影。

林荣文在剪纸艺术上取得许多成就后,就把作品编成书,广泛传播。他先后出版《林荣文剪纸作品集》上下两本,举办三次个人作品展,编写一本《剪纸语言纹样入门》儿童剪纸教程。有人问他:“都70多岁了,功成名就,是不是不用这么辛苦,过几天安逸的日子?”每每林荣文都会严肃地回答:“从事艺术的人是没有退休年龄的,直到闭上眼睛,我才会放下剪刀。”

2021-04-2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1230.html 1 3 林荣文:无声中剪出精彩人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