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张笑川雨 柯 璐
走进玉环市大麦屿街道联丰村火山茶种植基地,放眼望去,茶山层峦叠嶂,空气中弥漫着茶香。
每天早上5点左右,家住峰阳村的林水妹就从家里出发,前往种植基地采摘茶叶。今年70岁的她,每天采茶9个小时,能够收获110元。
“3月到5月,是茶叶丰收的旺季。”龙额火山茶品牌创始人林招水说,茶园种植基地成立后,一共为附近的村民提供了近200个工作岗位,每年为赋闲在家的大龄村民带来近万元收入。
树立火山茶金名片
“以前,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山上就种些地瓜和稻子,大部分都是荒废的。”在茶园里干了五六年的林阿姨用手轻轻一掐,就摘下一茬白茶茶叶,没多时,便铺了浅浅一箩筐。
荒山变茶园,契机是在2008年。作为乡贤,在外经营钢材生意的林招水回村参加选举,当选为玉环大麦屿镶额村村委会副主任。
在一个地处高山的偏远山村,如何带领村民们致富,让林招水犯了难:“举目一望,四野空空,就一片农保地,荒草丛生。走工业企业的道路肯定是行不通的。”
和村民的一次偶然交谈中,林招水得知,村内有座国内少有的海岛火山——玉环火山口遗址,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种过茶树,后因经济效益差无人管理,才变成现在的荒山。
“种火山茶”的想法一下子冒了出来。检测土壤成分,学习种茶品茶知识,到全国各地茶基地考察……林招水一头扎进了茶园里。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09年的开春,漫山遍野的茶树吐出了新芽。
2012年,龙额火山茶在上海国际茶文化节上拿下了特优金奖。此后又斩获省农博会绿茶和红茶金奖、省绿茶博览会金奖、全国名优茶评比特等奖……
“现在,我们品质最好的茶能够卖到5000元一斤。今年的产值预计能够超过1000万元。”12年多时间,林招水原先经营的几百亩茶园已经扩展成了规划面积上千亩的基地,龙额火山茶也从籍籍无名变成了玉环的“金名片”。
“如今,茶叶生意愈加红火,许多年轻人也选择回家乡创业。”联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蔡锡宽说,至今为止,已有8名玉环籍的大学生加入林招水的团队,致力于家乡建设。
打造精品旅游路线
“空气清新,没事的时候就来走走。”虽是工作日,但在火山茶驿站歇脚的茶商、旅客仍是络绎不绝。
这个名为“火山路廊”的茶园中转站,每年免费为上万名往来的游人提供茶水。林招水说,免费的茶水,交的是人心,带来的是人气。
他将驿站附近破落的民房租下,改造成农家乐的餐馆。除了为员工提供伙食外,还出售当地特色的餐饮。“周末的时候能有百来号人呢!”帮厨的刘阿娥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站在茶山上远眺,极目之处,是白沙岙沙滩、鲜叠沙滩和鹭鸶礁海涂。山头,荷兰式风电大风车随风转动,移步换景,心旷神怡。
“茶园后面,还有明清时期的杨府庙、龙额宫。附近还坐落着石峰山、镶额、鹭鸶礁等古村落。”以火山茶园为中心,将附近的景点串点成线,打造一个4A级旅游景区的计划,在林招水心里酝酿已久,“旅游发展了,经济才能提升,村民的农产品也能有更好的销售渠道。”
“在此基础上,我们打造了茶叶科博馆,每年可以为上万的学生提供免费的研学活动。”林招水说。
如今,围绕玉环火山口,连接沿溪峰阳村石峰山、联丰村镶额和鹭鸶礁的5500米游步道已经打通;石峰山13幢48间倒塌石屋摇身变成东海石屋文化创意园;鹭鸶礁休闲垂钓基地初步成型……
“登火山、观茶园、品仙茗、学文化、采茶叶”,5月,随着第九届茶文化节的开幕,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将迎来新一拨的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