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柯 璐文/摄
国外订单被取消、厂里库存积压、很多已经备料的订单也要延期付款、新订单几乎没有……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使一些国家的市场纷纷关门、放假,导致温岭鞋企的外贸订单骤降,企业面临着库存增加、员工安置、资金压力等一系列问题。
一场疫情如同一次大考,面对困境,越来越多的企业迅速调整心态,告别舒适区——
有的顺势而为,生产起了口罩;有的干起了直播带货,开拓起电商市场;更多的则是开拓国内市场,尝试出口与内销“两条腿走路”,在遵循传统与不断革新中找寻最优解。
外贸和内销并行
2020年,位于泽国镇的浙江台州喜得宝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喜得宝鞋业”)开设了专门的品牌线生产“欧洲宝贝”系列自主品牌童鞋,开始向精细化生产转型。
相比于二三月份因疫情停工的车间,5月份的喜得宝工厂就已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加工景象。疫情对外销的影响高达80%,很多外向型企业缺乏订单,而喜得宝线上市场的销量却增加20%至30%,喜得宝为何能逆势而上?
事非亲历不知难。事实上,和许多鞋企一样,疫情期间,喜得宝鞋业也几乎“命悬一线”。
“这次疫情对我们最大的冲击是订单量的减少和库存的积压,去年3月国外疫情暴发最严重的那段时间,外销80%以上的订单都受到了影响,秋冬鞋款也已积压二三十万双,那段时间,我们裁员了近三分之一。”
面对困境,喜得宝鞋业总经理杨于华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对内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质量,争取盘活线上市场;对外持续关注着国外市场的变化,与国外客户保持紧密联系。当得知很多国外客户缺少口罩,杨于华就第一时间以个人名义自费给他们寄了近八千个口罩,与此同时,还不断挖掘新的客户。
“针对线上市场,我们专门组建了团队,从产品风格到店铺定位全都梳理了一遍,用自主研发的产品来打开线上市场的困局。”喜得宝产品总监杨弯弯介绍。
从2020年的成绩来看,这个决策的确让喜得宝的生产车间活了起来。一个月后,国外客户喊暂停的订单有了转机,生产逐渐恢复,第四季度的样品也已经寄到了海外;五六月份“欧洲宝贝”天猫旗舰店的销售额也都超过了100万元。
经此一“疫”,管理层复盘:外贸和内销“两条腿走路”,是解决危机的关键。
据介绍,喜得宝拥有将近20年的鞋类出口经验,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老外贸”,其生产的童鞋、学生鞋常常出口至俄罗斯及欧洲、中东、南美洲各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喜得宝每年的出口量达300多万双。在与国内客户的合作中,著名品牌百丽、特步、好孩子等也都是喜得宝的合作伙伴。
退潮了才知道谁在裸泳。并非所有的鞋企都具有喜得宝鞋业抗风险能力,更多的外贸型鞋企受疫情影响严重。
据统计,2020年温岭出口鞋类55.4亿元,同比下降27.47%;台州鞋出口61.6亿元,同比下降27.38%。
借力国内百年品牌
其实在温岭,早已有不少外贸企业早早布局,转战国内市场。
台州斯美特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美特”)就是其中之一,在国内著名品牌恒源祥时下热销的羊毛鞋中,就有斯美特的手笔。
斯美特自上世纪90年代初创立以来就一直以外销为主,客户遍布非洲、欧美、俄罗斯、东南亚等,而选择开辟国内市场缘于2017年的一个偶然契机。
与喜得宝自创品牌不同,斯美特打开内销市场的第一步,就是借力恒源祥这个百年品牌。
2017年,恒源祥规划做全类产品,但其在制鞋产业基本上是一片空白。经过多重评估、审核后,恒源祥在众多鞋企中找到了斯美特。
“对方负责人先后到我们这实地考察了十几次,详细了解了企业的未来规划、生产理念、管理运营等情况后,直到2018年,他们才将恒源祥鞋类品牌的整个产业链,包括生产、销售、运营交给我们。”董事长施保富说。
近两年来,凭借恒源祥的品牌效应,斯美特的国内市场迅速扩大。
“恒源祥鞋业品牌正式启动后,斯美特已与国内90%的地市级市场网点和60%的县级网点实现对接。如今,我们20%的产值是由国内市场实现的。”施保富很庆幸自己早在两年前就走向了国内市场,面对疫情的重创,其依然有一块发展市场。
“接下来内销市场将会是我们开发的一个重点,我们计划再找一个品牌合作,继续扩大内销优势。”
2020年10月,面对不确定的外贸环境,国家提出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温岭鞋业坚持“两条腿走路”,紧盯“双循环”战略,或许是化危为机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