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妻妾成群》,一口深深的井

从文学到影片,书友会都在聊什么

主持人张亚妮

本报记者单露娟记录/摄

5月22日下午,在台州市图书馆一楼读者沙龙室,一场市民书友会吸引了20多位爱书者。主持人是椒江区作家协会理事、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张亚妮,她分享了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的阅读感受,从故事梗概、女学生颂莲的形象、其他女性的形象、男性的形象、小说中的女性语言、女性悲剧根源、由《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改编对比七个方面入手,带着大家进入小说的世界。现场交流精彩,书友们也纷纷发言。现摘录片段供大家赏析。

【主持人说】

●为什么分享这部小说

许多东北作家、西北作家,可能知名度非常高,大家都很熟悉。但是身为南方的读者,我对江南的作家非常感兴趣,比如汪曾祺、苏童、毕飞宇,还有我们台州的钱国丹,等等。

《妻妾成群》是江苏作家苏童知名的作品,我十分喜欢,大学时就读过多遍。女性群体的形象通过男性作家精心塑造还是比较少的,苏童在社会与文学的转型期开了一扇窗子,也就是说苏童在诸多的主流事件中抓住了“非主流”的东西——女性形象的表达与女性世界的营构,其中最重要的是其女性情结引导下的女性形象创作与理念表达。

苏童在思考女性的历史命运和社会地位时,也运用了这种独特的思考方式。

他说:“如果要问, 到底是什么损害她们,就可以说是男权社会、国家机器或者传统文化。然而大家在谈论这个问题时, 常常忽略了女性对自身的损害,在很多时候她们会有作茧自缚的选择。”

这种女性观在苏童的作品中得到一以贯之的体现,《妻妾成群》是其中一个典范文本,有承前启后的意义,他笔下的女主角颂莲,我每次阅读,都有不一样的感受,常读常新。

●从女性视角解读它(摘录)

⒈ 《妻妾成群》所描绘的时代背景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正是大力倡导妇女解放的一个时期。 颂莲是全篇中唯一上过一年大学、穿着白衣黑裙的“女学生”,她沐浴过“五四”新风,也秉承了“新女性”的单纯、敏感和对生活理想的追求。

从小说开头对颂莲出场和她刚到陈府时的一些细节描写中,可以看出她当时单纯天真的模样:“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颂莲刚入陈家时清新秀丽的模样跃然纸上,“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仆人们注意到她擦汗不是用手帕而是用衣袖,这一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的颂莲显然没有一丝太太的架势,自然朴实的动作使其邻家女孩的形象楚楚动人。

不过,颂莲性格中本来也有势利、功利、现实的一面。其父生意失败自杀身亡,导致家境败落,颂莲也因此中断了学业。当继母让其选择“做工”或“嫁人”时,颂莲义无返顾地选择了结婚“嫁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本来算不上是什么稀奇之事,然而颂莲所选择的不是为人“妻” 而是为人“妾”。颂莲不是“在父亡家贫继母厌弃的困境中被迫嫁给陈家的”,而是在考量了自身“商人门第、接受过高等教育又年轻貌美”等条件后,以此作为资本精明地选择嫁给一个有钱人做小,想通过这样的途径继续衣食无忧地生活。

这种试图通过男人来实现自我价值的物欲追求,一方面揭示出所谓“新女性”刻骨铭心的传统本能,另一方面又揭示了所谓“新女性”巧妙装饰的虚假秉性——颂莲嫁与陈佐千以求从封建大家族中分得一杯羹的“务实”举措,直接决定了“新女性”注定要依附男人并屈从男人的悲剧命运。

对于颂莲而言,“女学生”与“新教育”这些伪装假象,都无法遮掩其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当发现丫鬟雁儿在一张草纸上画她的样子弄成纸团扔在马桶里诅咒她时,颂莲立刻把那张草纸捞起来,往雁儿的脸上摔过去,惩罚雁儿吃下草纸时说:“你也别怨我狠,这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书上说的,不会有错。”颂莲丝毫没有运用其本该有的新气息来哀怜女人终究是传统礼教的牺牲品,是封建文化的“玩物”,反而利用自己的“太太”身份,让雁儿惨死。

在这里,颂莲由令人同情的受害者变成了血淋淋的施暴者,这一现实也引起了对“五四”女性自我解放运动实际效果的深刻反思。“新女性”与“旧传统”之间的和谐共处,一下子便揭穿了她“形”新“神”旧的真实面目。

小说中这样的例子处处都是。比如从嫁入陈府的第一天起,颂莲就已经充分暴露出阴狠自私的占有欲望。当丫鬟雁儿问到她的身份时,颂莲不无蔑视地说:“我是谁?你们迟早要知道的。”年轻气盛的“四太太”颂莲,依仗着自己年轻貌美且有文化的优势条件,一直都在试图征服陈佐千从而实现自己“偏房”转正的最终目的,所以她经常撒娇地询问陈佐千“我们四个,你最喜欢谁”。年轻有文化使她底气十足地藐视对手,“她们算什么,我才不在乎她们呢”!可是面对陈佐千驾轻就熟的平衡权术,她又显得孤芳自赏缺乏自信。

综合分析颂莲的性格,我们可以发现,颂莲一开始是具备现代女性的积极和刚强的,但是进入陈府生活之后,面对着陈府压抑的生活,逐渐形成了孤独和感伤的性格,并且一度放纵,希望能够以此反抗腐朽的陈府和男权价值观。最后颂莲面对强势的男权伦理话语权,只能够顺应自己性格当中的软弱之处,选择了屈服以及妥协。无疑,颂莲的性格特征和发展轨迹,体现了封建时代大部分女性的共性。

⒉ 再说说小说和改编电影的不同之处。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妻妾成群》,两者各有特色,但还是小说《妻妾成群》略胜一筹。

先来看看影片的处理方式。老爷这个人物,原著是正面出现的,而且有相当大的指引功能。但是影片处理后由一个大管家代替了老爷做引荐人的作用,老爷的正面形象影片里没有,只有他威严的声音。这样的处理方式应该是合理的,算是亮点,因为老爷本来就是封建家族的发言人,这不是一个正常的人,而是一个独断专制的人,所以他的发言就是他的象征。

影片把雁儿和颂莲的斗争做了一些改动。有合理也有不合理。原著中雁儿吃草纸那段既惊心动魄又恶心,影片改为烧雁儿的灯,我觉得似乎改得弱了些。但是影片把雁儿彻底变为二太太卓云的走狗,这是合乎逻辑的。一方面,表现雁儿的异想天开;另一方面,其实也可以说明卓云的外慈内狠,封建家族的拉帮结派、勾心斗角。影片有一个细节很精致,就是雁儿闭着眼睛把脚放在凳子上“享受”的场景,其实这是她的想象和渴望。这大概可以解释雁儿这么恨颂莲的原因。雁儿的悲剧性体现在对太太之位(即名正言顺)的渴望,她妄想着满足老爷就能得到这个名分,可悲的是当局者迷,她完全没有了解到有了这个名分将带她走入一个万劫不复的深渊。

关于梅珊的死。原著是卓云守株待兔,恶整梅珊。影片改为颂莲酒后失言,不小心吐露梅珊私通的消息,导致卓云前去捉奸。这样的处理有利有弊。利在于假如是颂莲酒后失言,她内心是善良的,而且后期和梅珊关系改善,所以她没有害梅珊的心,但这样一不小心泄露后直接导致了梅珊的死亡,颂莲的精神承受不住,既有对封建家庭吃人不吐骨头的恐惧,又有自己害死一条命的内疚和痛苦,她变疯就将是必然的。还有一个作用——是梅珊的相好高先生揭露颂莲假怀孕,所以在下人和外人看来,颂莲有作案的动机。环境舆论的压力也是促进她疯癫的一个要素。

颂莲的假怀孕事件,说实话,这个处理让人不好接受。因为颂莲是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读过大学的。她会想到用一个假怀孕来争宠,这让我觉得不可思议。即使想到用这一招,也要做好相应的准备,比如和医生通过气,顾好自己的衣裤等。颂莲在影片中的表现很幼稚。

关于影片“死人屋”和小说“井”的问题。在陈家历代的规矩中,女人偷汉的下场如何?影片是送死人屋吊死,小说是被人投井溺死。这两种死的方式都很残忍,但是就中国传统意象来考虑的话,我倾向于小说“投于井”的方式。似乎从封建社会开始,古井就承载了许多怨恨,而这些怨气又深深集蕴了女性的身影,也不知是从何时开始,古井、女人、怨魂就站在了一条线上。《妻妾成群》里的那口井,井内幽暗且寒冷,井台上爬满青苔。颂莲被这口井纠缠了一辈子,井中的世界对她来说是个黑色的诱惑,她想将它看清楚以便自己不再莫名地恐惧,可是她却永远也不敢靠近,走不出那口井的阴影。所以她才那么好奇,一遍遍询问关于井和上代女眷死亡的问题,最后她疯了。内心深处对井的恐惧让她无法逃脱,她只好在井边不停地转圈,一边转一边说:“我不下去,我不下去。”井比死人屋更有摧残女性心神的威慑力。

掌灯、捶脚在原著中是没有的,这是导演张艺谋为了突出封建压抑的氛围自己加上的“祖上规定”,所以可以看出影片侧重讲权,包括仪式、规矩、礼法等。而小说,给人的感觉侧重讲“性”。女人的生理和精神世界双重需求都得不到满足。

再看影片的服饰色彩处理。大太太毓如已经是风烛残年没有丝毫女性魅力了,用颂莲的话讲,就是“她有一百岁了吧”,暗色调符合她渐渐压抑的情感和枯萎的生命。二太太的着装中规中矩。三太太则明艳动人,房间的装置也是色彩鲜明,符合她美丽风骚的特征。颂莲的着装由起初的月白色上衣配黑色裙透着素雅与高傲,到进入陈府学会斗争后,开始艳起来以红色为主,最后疯了,于是返璞归真,退回学生时代的着装。

总的来说,小说因为是文字描写,读者有很多的想象空间,影片则强化了音乐和色彩对人的视听冲击力。

【书友说】

莞菀(微信名):颂莲接受了新式教育,但骨子里还是封建的。她失去父亲庇护都不想脱离现有的阶级,即便去做妾。见大太太毓如,当她看着毓如肥胖的身体伏在潮湿的地板上捡断线了的佛珠时竟捂嘴笑,且出门就对陈佐千说:“她有一百岁了吧,这么老?”由此可以看出颂莲是个随意取笑、尊己卑人、缺乏共情力的人。一个单纯的学生,少时母亲的缺位,加上父亲去世,精神世界应该垮了大半,如果后面没有出现挽救她的人或事,悲剧的来临也是早一刻或晚一刻的事。

紫衣(微信名):小说的基调非常压抑,也许是接触过现在影视作品中太多类似宫斗的剧情,对情节有点见惯不怪,没有想象中的惊喜。和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比较,我反而觉得电影更加艺术化,那个年代能拍出这样的电影给我的震撼大一些。电影中红色的灯笼、巩俐的白色衣服,还有老爷一直是虚化的影像,都让我印象深刻。

暮归(微信名):看了《大红灯笼高高挂》,我觉得巩俐饰演的颂莲太冷漠,甚至骄傲到有些愚蠢,从头到尾没有一个笑脸。可她有什么资本装模作样呢!她就是被母亲卖来这儿的,无依无靠,只有讨好老爷才能过得好。书中的颂莲不一样,她有自己的小算盘,会让人眼前一亮,能拿捏住老爷,让他宠她。我认为书中的颂莲有很强的共情能力,所以人家告诉她井里死过人,她会觉得那井鬼气森森,在长时间强压下再看到梅珊被投井,终于神经崩溃疯了,也是可以理解。

2021-06-12 从文学到影片,书友会都在聊什么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5386.html 1 3 一部《妻妾成群》,一口深深的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