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文生: 让文字在刀尖舞蹈

皋亭山千桃园内的石刻

谭文生介绍其石刻作品。

本报记者陈伟华文/摄

入夏,在杭州市江干区丁兰街道皋城村,步入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皋亭山千桃园景区,千余块形态各异的石块引人注目,上面是用书法篆刻创作的古诗词,内容均与“家风孝道”有关。

一江山印社创始人、台州书法篆刻家谭文生,穿行于碑林和石刻之间,反复琢磨石头上雕刻的文字。他蹲下身来,手握工具,在一块巨大的石头前雕刻着,粉尘飘落在刻刀落下之处,又一作品完成。

“你看我刻的这些作品,刘江老师的这件篆体书法作品,刻在一块7米高的大石头上。其余大部分作品都出自一江山印社的刻字师傅,计划共雕刻1000块石头。”谭文生说。

记者走访后发现,这些石刻中不乏一些书法佳作,是来自中国书协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和985、211大学的书法教授的创作。

在夏日的雨雾里,谭文生的头发和衣服都被打湿了。他似乎没有一点感觉,全神贯注地投入这项以“家风孝道千诗千石刻”为主题的文化公园的刻字任务。

寄情于方寸

谭文生祖籍湖南浏阳,出生于篆刻世家。他从小爱好篆刻,幼承家学,长大后,师承郭恒、崔学路,还是中国美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西泠印社执行社长刘江的关门弟子。其书法、篆刻作品,曾荣获全国首届神龙书法篆刻大赛二等奖、西泠印社建社100周年篆刻展优秀奖、浙江省第二届公务员书法篆刻展特等奖等多个奖项。

谭文生小时候,曾经有一段时间,父亲反对他学习篆刻。但他老是“手痒”,便偷偷地找来南瓜蒂、木块、石头等,私下练手。没钱买刻刀,他就找来锯片,将其磨利了再用。刚操刀时,因把握不准刀的力度和方向,好多次,利刀跑离了目标,划伤他左手的无名指和拇指。

2006年,谭文生辞职去了北京,以37万元的年租金在北京琉璃厂租下一间17平方米的门店,开始他的篆刻之路。2008年,应一位朋友相邀,谭文生来到台州。之后,这位新台州人在椒江安家。

2014年7月,谭文生一手创办的台州市一江山印社成立大会暨第一次社员大会隆重举行。这是我市首家、省内第二家、全国第六家正式成立的金石篆刻学术性社会团体。

之后,担任一江山印社社长的他,将宣传和推广台州金石篆刻和书画艺术作为自己的使命和担当。“成立一江山印社的初衷,是为台州有志于篆刻研究创作的同行搭建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同时,展示台州书画篆刻家的艺术才华,着力于篆刻艺术的传承。”谭文生说。

目前,一江山印社拥有会员109名,涉及书画、篆刻、诗词、楹联、古玩收藏等多个领域。

千诗千石刻

谭文生策划的“千诗千石刻”活动,始于2016年年底。

他和杭州朋友韦一着手策划,举办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中孝杯”家风孝道诗词创作大赛,面向全国征稿。这次活动得到了中国诗词协会的支持,全国各地的诗人词家和诗词爱好者们积极投稿3000多首,最终评选出1000首诗词。

2017年12月,《皋亭山——家风、孝道千诗集》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发行。2020年10月开始,谭文生又邀请了1000位书法家,挥毫泼墨,以古诗词为创作内容,书写出1000件书法作品。2020年12月,他率领一批石雕非遗传承人,从椒江来到杭州皋亭山千桃园,开始石刻工作。

为了确保石刻工作顺利完工,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谭文生每天起早摸黑。他在杭州的住处,离皋亭山千桃园有一个多小时的车程,为了避开早晚高峰车辆限行,他每天一大早就出门。为了确保石刻作品的文字无差错,他就一次又一次地认真校对。

行走于皋亭山千桃园,欣赏后发现,现展示于石头上的书法篆刻作品,题材丰富,既有追思已逝父母亲人的;也有珍惜当下,敬亲尽孝、共享天伦之乐的;还有倡导良好家风、批评不良风气的。

2021-06-1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15586.html 1 3 谭文生: 让文字在刀尖舞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