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本书的邂逅

——读周华诚《素履以往》

台州市图书馆 ▲ 普通文献借阅室 I267.1/Z667

李 鸿/文

“山野之间,鸟鸣渐起”,这是周华诚在《素履以往》散文集里说的一句话。彼时,我坐在书房里,捧着这本有着淡蓝封面、装帧素雅的散文集认真地读着。窗外,蝉声不绝。树枝在七月的阳光下晃动,当我读到“门前的泡桐花,一枚一枚向上漂浮在水面上,就像是画上去的一样”,心里自有一股山花的清朗之气,仿佛闻到了泡桐花淡淡的香味。喜欢这样的文字,清新、灵动、悠远、自然、素朴。

第一次读周华诚文字是一个偶然的机会,那是一篇描写临海的文字,题目是《在黄昏,我离开临海》。我是临海人,当看到有人用“安静”“娴熟”“温润”“从容”这些词来描摹我的城市时,我是惊讶而欣喜的,惊讶一个陌生人对临海如此包容和赞美。临海是个古城,临海的黄昏,在一个陌生人的笔下,竟有如此明媚和动人。由此,我记下了这个人的名字。后来,在各种报纸杂志里看到周华诚的很多的文字,才知道他是“父亲水稻田”的创始人,作家,独立出版人。

不得不说,周华诚的文字有着他独特的味道,邂逅他的散文集《素履以往》,让我自然而然把自己沉浸在花草、树木、月光、溪水,以及扑面而来的烟岚里。小时候住在乡下,对花草树木,自有一种特别的喜欢。周华诚的《素履以往》,恰恰有着满心愉悦的乡野之美,让我简单的日常生活,陡然增加了植物美好的气息。这种气息是有味道,有纹理,有质感的,仿佛回归到某个事物的透亮意境中。譬如:一朵花开的轻盈,一滴雨落下的自如。

《素履以往》共四辑,每一辑都有一个趣意充盈的名字。全书以月光溪水晚霞花朵,鱼的生活方式,林中的秘密生活,只向美好事物低头四组为题,围绕浙江开化小城里的的景物、美食、自然、人文等进行书写。我没去过开化,但是,只要安静地读过这本散文集,就会对开化这个小城充满向往。书中的一些镜头,在我眼前时不时会出现,那些乡村风情,山川地貌,以及作者行走时的闲适和庭前听雨,让我在他满满的情怀中,捕捉到内心一份幽深和美好。

都说文如其人,周华诚有着温和、清澈的个人气质,他与月光溪水、乡野山林融为一体,他的作品沐着自然的光泽,自有一股山岚之气。他的脚步穿过小城的各个村落,心所向往的是山野生活的缓慢、宁静和从容。他看花、汲古。在云朵之上的高田坑喝茶,吃梨,看星空。他说:山水是一本读不厌的书,一沟一壑,一草一木,都有无穷的深意。于是循着书中足迹,为我们呈现了山野、青草、竹林、茶园、花朵、紫云英、银杏、板栗,还有那些隐在山林中白墙黑瓦的老房子,以及层层叠叠的鱼鳞瓦。素履行走间,他是快乐的,他的内心深处一次一次被山野的清风唤醒,他说:“人的内心,如果疏离于纤细的情感与幽深的美好久了,就会慢慢变得淡漠。此时此刻,唯有花朵、昆虫、雨滴、落叶可以拯救。”这样的描述,看起来随意,却又生动,睿智,处处充满精细的美。这样的画面和场景,让我们迟缓的心,瞬间变得柔软起来,不得不去对视,去交流。

当然,一本书,单单静美是不够的。作者除了清丽运笔,更着力把一片山水和风物人情揉合在一起,带给我们不一样的视觉。他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在《吃茶记》里,那位取水老人,敦厚、善良的性格如山泉水一般清澈。《寻纸记》里坚韧、执着的黄宏健,把精力扑在手工造纸这项古老的技艺中。在他们身上,我们不仅品味到传统之美,人心之美,更有着江南农家人的现实生活的真实表现。

一部好的作品,如同一个盛满鲜花的容器,它不但带给你视觉的享受,更是一种心灵的熏陶。对于喜欢文字的我,《素履以往》便是一次美丽的邂逅。

2021-08-14 ——读周华诚《素履以往》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1148.html 1 3 与一本书的邂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