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极始知花更艳

——读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蒋 晞 文/摄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中,茶是最具代表性的事物之一。与中国一水之隔的日本,从遣唐使至遣宋使一直致力学习中国文化。那些日本“留学生”从中国带回了茶文化,而后,他们将茶发展成茶道。

日本没有原生茶树,也没有喝茶的习惯,日本的茶文化一直受中国影响至深。在中国,饮茶法有两个渊源,一是宋朝的末茶冲饮法,二是明朝开始流行至今的叶茶泡饮法。与之相对,日本饮茶也分为末(抹)茶道与煎茶道,但能代表日本文化的日本茶道则专指末茶道,煎茶更多地称之为流派,不能写进日本茶道史。从茶至茶道,饮茶这一日常生活习惯被融入了艺术、道德、哲学、宗教、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成为以吃茶为契机的综合体系,也成为日本文化的代表。

僧侣是日本茶道文化的先行者,他们不仅带回中国的茶叶与茶文化,更努力地在茶道中糅合宗教,尤其是禅宗。以“本来无一物”为修行宗旨的禅宗,遇上能以饮食为修炼的茶道,两者结合,完成了一次宗教改革,创造了独属于日本的禅文化。从茶到心,饮茶即能通向彻悟人生,至此,茶道诞生。

作为茶道开山者的村田珠光,11岁入奈良称名寺做和尚,后来师从著名的一休宗纯禅师,开创了草庵茶这一日本茶道的正统。后继者武野绍鸥将日本歌道理论导入茶道,进一步完成了日本茶道的民族化。而武野绍鸥能让世人记住他名字的另一原因是,他是日本茶圣千利休的师父。

千利休生活的年代是日本的室町政权解体,接替它的势力尚未崛起的时候,各个武士集团争权夺利异常激烈。作为同时尊崇“菊与刀”的民族,武士在厮杀后的闲暇,最爱的休闲娱乐活动却是点茶。当时,茶具是日本社会最可信赖的变卖物,随时可兑换成金钱,一只茶碗可值倾城之价,也可能引发一场争夺的战争,甚至让人牺牲性命。电影《寻访千利休》就借用了这种故事。

电闪雷鸣、风雨交加的清晨,三千全副武装的士兵团团围住位于京都聚乐第茵屋町的一座邸宅。茶道宗师千利休不肯交出他珍藏的一只茶碗,被丰臣秀吉责令剖腹自杀。千利休正襟危坐,面无半点惧色,当刀刃渐渐逼近腹部的时刻,他留下了一句名言:“只有美的事物才能让我低头”。电影里的故事当然是各种嫁接和想象,但千利休的遗言却指明了他与丰臣秀吉之间的矛盾所在——到底什么是美?

对美的理解是造成千利休与丰臣秀吉分道扬镳的关键,有一则小故事可佐证。丰臣秀吉听说千利休家的牵牛花开满了院子,非常漂亮,于是让人告诉千利休,让他在某日清晨举办一次茶会,约好去赏花。第二天,丰臣秀吉到了千利休家里一看,满院子的牵牛花都被千利休剪掉了,花园里一朵花都没有,丰臣秀吉大为恼火,暴跳如雷地责问千利休。千利休什么都没反驳,带着丰臣秀吉进入茶室。在暗淡的壁龛的黑陶花瓶里,插着一朵洁白的牵牛花,露水欲滴,显示出无限的生命力。千利休用这种方式表达了他的艺术理念:淡极始知花更艳。更是向丰臣秀吉表明——侘寂之美才是我的追求。

为表现牵牛花的内在世界,剪掉一片留下一朵,千利休这种空前的艺术手法被后世茶人无比推崇,但他的这种追求却越来越不合位高权重的丰臣秀吉的口味。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财富,丰臣秀吉喜欢用黄金“点缀”自己,他甚至想出做黄金茶室的点子,在茶房里,除了喝到肚子里的不是金水,墙、地、顶、茶具……全是金子!

一个要走向自然之初,一个要炫耀地位之尊,背道相向的两人终于分崩离析。金毛阁事件成了千利休之死的导火线。手握权柄的丰臣秀吉在千利休名声越来越大后,借千利休在金毛阁里身着袈裟、脚踏草鞋的雕像发难质问:“难道让什么人都从你的草鞋下过吗?”丰臣秀吉勒令千利休,要么交出他珍藏的茶碗,要么剖腹自杀。

是屈从于权贵还是誓死维护自己的艺术理念,千利休用战国时代武士的美德——剖腹自杀回答了丰臣秀吉。

从村田珠光到武野绍鸥,一直到千利休,三代茶道大师合力将日本原本茶艺里极具娱乐性的斗茶会,改成了追求清洁无垢的精神境界的草庵茶,清算了茶道里拜物主义风气。千利休通过茶道解释了他的“本心”禅宗理念:须知茶道之本不过是烧水点茶。

2021-08-21 ——读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1733.html 1 3 淡极始知花更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