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平日周末一上午就要接诊五六十人次,暑假更是就诊高峰期

家长陷“身高焦虑” 专家建议“对症下药”

本报记者罗家辉

“医生,我女儿今年11周岁,身高160厘米,可以给她打增高针吗?”日前,市民金女士带着女儿前往台州市中心医院儿科问诊,她希望女儿的身高能再长5厘米。

经骨龄预测,金女士的女儿身高只能长到158厘米,如今的身高已属偏高。虽没达到预期,但金女士选择放弃给女儿打增高针,听从医生建议通过调整睡眠、运动、饮食等方式来促进女儿长高。

像金女士这样,对孩子的身高有焦虑的家长不在少数。“平日周末的生长发育专科门诊,一个上午就要接诊五六十人次,暑假期间更是家长带孩子就诊的高峰期。”台州市中心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张志刚说,家长对孩子身高普遍比较在意,就诊的孩子年龄跨度很大,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孩子都有。

正常偏矮的孩子不宜“揠苗助长”

据介绍,长得矮小,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身高低于平均水平,属于正常偏矮;另一种则是矮小症,指同年龄同性别同种族的孩子身高处于第3百分位(100个孩子里的后三名),属于疾病的范畴。

张志刚在接诊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对孩子的身高预期较高,然而,身高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占到60%至70%,一些父母就把希望寄托在注射生长激素上。“注射生长激素需要达到矮小症的标准,对于正常偏矮的孩子,不建议注射生长激素,主要以生活指导为主。”

由于生长激素在夜间分泌较多,张志刚建议孩子要早睡,促进自然生长激素的分泌。“现在,孩子受学业的影响,睡得比较晚,还有睡前玩手机、看电视等现象干扰孩子入睡,所以,家长要对孩子的睡眠情况引起重视。”

此外,现在孩子的运动机会较少,可以适量增加跳绳、摸高、打篮球等纵向运动的运动量。

在饮食方面,张志刚建议孩子们要做到均衡饮食、不挑食。“小孩子吃东西有两种极端,一种就是什么都不愿意吃,长得比较瘦。另一种就是吃得很多,营养过剩比较肥胖,这两种极端的饮食都会导致生长方面的受限。”张志刚说,另外,生病也会对孩子的生长造成一定的影响,眼下,仍处于疫情期间,大家要做好自我防护、注意个人卫生。

他还说,家长也要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在学业方面的精神压力较大时,也会抑制自身生长激素的分泌。

矮小症需尽早就诊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是矮小症呢?张志刚介绍,家长在平时可以关注孩子的生长规律,他们有两个生长的高峰期。一个是刚出生后的一两年,特别是第一年,身高是长的最快,一年长25厘米左右,第二年能长是10厘米左右。另外一个高峰是在两周岁以后到发育前这段时间,一般每年大概5-7厘米。

他说,家长发现孩子平时的生长速度明显小于5厘米就要引起重视,需要到门诊来做评估对骨龄、血液等方面进行检查,确定孩子是否患有矮小症。“对于那些达到矮小症标准的孩子,建议在孩子四五岁左右就要开始接受治疗。”

张志刚说,注射生长激素的疗程时间较长,价格不菲,用药剂量是按孩子体重计算的,孩子越大体重越重,相应的用药剂量越大,费用也越高。从小孩子骨骼的生长潜力来说,越小的孩子骨骼生长的潜力越好,对药的敏感性更好,疗效也相对要好一些。

此外,生长激素治疗是存在禁忌症的,“如果孩子本身血糖较高或患有某些肿瘤则不建议使用生长激素治疗。”张志刚说。

2021-08-23 生长发育专科门诊平日周末一上午就要接诊五六十人次,暑假更是就诊高峰期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2059.html 1 3 家长陷“身高焦虑” 专家建议“对症下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