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精神更富有,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更有温度

文化先行,台州高质量发展路上越走越自信

题图由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

▲今年5月,台州乱弹《我的大陈岛》亮相国家大剧院,不仅让地方剧种乱弹走向更大舞台,而且以文艺形式再现历史,生动诠释了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涵。


本报记者王佳丽/文 李洲洋/摄

2019年,台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启了从“文化小康”迈向“文化共富”的高速发展新时期。

在新时期,台州深入实施文化建设“八大工程”,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标准化、数字化、社会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设,不断擦亮“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这块金字招牌,在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等方面齐发力,增强群众的文化自信,使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更加充实。


打造“文化客厅”

全面推进文化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是一座城市文化地标和美好形象的展示窗口。

近年来,台州统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进一步织密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高标准建设现代文体设施,文化设施建设正加速驶入快车道。

对标“市有五馆一院一厅”的要求,台州市通过新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文化设施,加速补齐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短板。总投资约13.8亿元的台州大剧院,建成后将成为群众参与文艺活动的高标准艺术殿堂和市级文化交流的新平台。去年10月以来,环市民广场11个公共文化场所实施109个场馆单体改造项目。此外,黄岩区文化馆、沙埠窑考古遗址公园、路桥区文化活动中心、温岭市文化活动中心、玉环市博物馆、天台县文化中心、仙居县城市文化综合体等一批县级文化设施相继建设或建成使用,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按下“加速键”。

走进椒江区前所街道新殿村的和合书吧,书架上摆放着整齐丰富的图书,大门附近放置了自助借还书机,俨然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这个书吧于今年6月1日建成开放,目前拥有藏书近1.2万册,阅览座位48个,还贴心地提供“24小时不打烊”服务。作为延伸公共文化服务的触角末梢,台州全市已建起和合书吧114家,为广大市民提供“最后一公里”的阅读服务,并在市区范围建成“30分钟”阅读圈。

全市95%的文化馆和图书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省级中心镇和人口数超10万的乡镇(街道)实现图书馆分馆全覆盖。全市行政村(社区)实现文化活动中心(室)全覆盖,全市129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基本实现每周42小时免费开放,全市共建有农村文化礼堂2767家,有效焕发基层文化服务生机与活力。一系列数据的背后,是台州大力推行公共文化服务“十百千”工程建设的成果,推动我市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持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大幅跃升。

在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市还聚焦公共文化设施空间和服务的提档升级。台州率先在全省实现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的通借通还,成为省内唯一一个信阅线下服务全覆盖的地区。路桥区探索农村文化礼堂“建、管、用”一体化机制,构架起政府主导下的众筹运营、众创管理、志愿服务、资本采购“四Z”运营管理模式,挖掘更多“礼堂+”可能性,该模式还入选第四批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同时,民间文化场馆的建设呈现遍地开花、处处亮点的特色,成为充实台州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今年6月,刚刚落成开幕的黄岩区朵云书院吸引了络绎不绝的市民前往参观打卡,成为黄岩的人气文化新坐标。位于临海的梦宝来民俗博物馆收藏了2500多件民俗老物件,为人们展示着千年府城的历史变迁。三门有为图书馆作为浙江省首家民间公益图书馆,给一座小城带来许多意料之外的诗意的改变。


激活“本土IP”

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

今年暑假,一部以济公为原型,以天台实景为素材打造的大制作动画电影《济公之降龙降世》登陆全国院线。这不仅让济公这个耳熟能详的台州历史人物,通过大银幕的重塑焕发新的生命力,也让天台的壮美山水风光乘着电影的翅膀被更多人知晓。

近年来,台州通过抓实文艺创作和人才培养,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打造出了一批辨识度高的文艺品牌,在电影、电视剧、台州乱弹、话剧、歌曲、舞蹈、文学作品等领域精品文艺作品层出不穷,不仅擦亮了地方文化品牌,还树立起台州文化标识。

抗疫期间,以“众志成城战疫情”为主题创作的《春天来了》《祥瑞花开》等一批作品登上有影响力的媒体。依托台州红色文化和垦荒故事,创作了《台州印象》《江山天骄——献礼建党一百年》《垦荒者之歌》等文艺作品,并入选台州市重点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结合台州市委市政府打造“和合圣地”的工作,以“和合文化”为主题,创作的舞台剧《和合二圣》、大型交响合唱《和合之光》等作品根植于台州独特山海环境及人文历史为基点的和合文化主题。

今年5月15-16日连续两晚,台州乱弹《我的大陈岛》亮相国家大剧院,不仅让乱弹这种地方剧种走向更大舞台,而且用文艺形式再现垦荒历史,生动地诠释了垦荒精神,收获好评如潮。《我的大陈岛》从2016年开始筹备,历时3年,有130多位创演人员参与其中。“三年磨一剑”,《我的大陈岛》不仅获得浙江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第十四届浙江省戏剧节新剧目大奖等荣誉,还入选了2020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另一方面,为发挥文艺名家在台州文化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为市民带来别具匠心的视听文化盛宴,台州持续多年推进台州市文艺名家(名团)展演工程。自2007年创设以来,台州市文艺名家(名团)展演工程已成为台州市内文艺界知名活动品牌。今年共有17个人(项目)入选,已顺利举办“鸟歌花舞”庆祝建党100周年献礼民盟80周年——金烨国画展,“季忆留夏”何萍师生钢琴音乐会等展演活动,为观众们呈上一道道优秀的艺术大餐。


丰富“精神供给”

精准提供文化惠民服务

通过丰富文化供给,活动提质增效,台州市文化惠民服务实现从“有没有”到“优不优”的转变,各式各样的文化活动不仅填饱群众的“文化胃口”,也提升了群众的“品鉴味蕾”。

今年以来,我市已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成功举办第37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张觉平胡琴独奏音乐会、台州市第五届“十大歌手”比赛、“迎建党百年 享美好生活”红色主题雕塑大展、“追着阳光去台州”长三角民乐名家庆祝建党100周年台州行、长三角名家百家书法精品邀请展等活动,满足市民多样化文化需求。

同时,台州立足本土文化特色,不断创新文化供给的形式和渠道,走出了一条全民参与、利民惠民的发展之路。

实现“文化进村”常态化。2020年,我市组织市县两级重点文化演出、展览等活动3000多场次,带动基层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万多场次。发挥农村文化礼堂作为基层文化阵地的作用,实施送文化三下乡,组织策划了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主阵地的“永远跟你走”台州市百首红歌百名歌手百场巡演。今年以来,全市共送演出828场,送图书超5.3万册,送讲座展览近千场,覆盖所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农村文化礼堂。

推动“线上线下”大联动。疫情现状下,市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非遗馆开通网上在线服务,提供内容丰富的文旅数字资源:市文化馆整理上线近年来全市经典演出和超星资源库视频4000多部;市图书馆推出30个数据库上百万本免费电子书;博物馆和非遗馆推出虚拟展厅导览,让市民身临其境逛博物馆和非遗馆。同时,各大场馆还在“试水”线上线下联动的“新玩法”,台州市文化馆“文化超市4.0”搬进“云课堂”获《人民日报》刊登点赞;台州市图书馆将直播热潮和图书馆服务相结合,推出“云享新阅直播间”活动,受到欢迎。

引领“在地艺术”新风尚。穿行临海台州府城,你可以随时随地感受浓浓的文化氛围,穿过春天烂漫的樱花集市,听见房顶露台上有人正在“长城下读诗”,在临街店铺体验剪纸草编等非遗项目,在瓮城感受一场动感的电音派对,“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的打造,让居民和游客步行片刻就能遇见不同的文化活动场景。不仅仅是临海,各县(市、区)也都在打造独特的文化场景,将艺术与当地生活融合,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有机地融入城市的每个角落,让文化走入人群。

面向“十四五”,台州还将加快解锁文化新场景、拓展美学新空间、推进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步伐,让民众享有更多更高品质、更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服务,为台州人民的美好生活不断“加码”。

2021-08-31 让精神更富有,让生活更美好,让城市更有温度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2567.html 1 3 文化先行,台州高质量发展路上越走越自信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