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援浙江“一师学潮”

李兆建/文

吴先清乳名荷香,曾用名吴德芝、罗莎、吴仙清。1904年7月,出生于临海城关的一个商人家庭。她的父母在临海城关紫阳街南段开了家糕饼店,家境还算宽裕。她有一个哥哥、四个弟弟。吴先清是家中唯一的女孩,因而颇受父母的宠爱。旧时女孩子从小要裹足的,吴先清死活不愿意。吴先清从小性格活泼开朗,十分要强,而且带有男孩子的豪气。看到哥哥和别人家的孩子上了学,她也要求上学念书。父母拗不过她,便送她进入当时台属联立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读书。

1917年,吴先清小学毕业。她不顾父母的反对,在第二年春天跟着哥哥吴全清来到杭州,考进了浙江省立女子蚕业讲习所(简称蚕校,现为浙江理工大学)。

从山城临海来到杭州,她的视野迅速地开阔起来。在蚕校,她结识了许多同学好友,与同班同学蔡淑馨(夏衍夫人)、陈宣昭(吴觉农夫人)都亲如姐妹。吴先清为人豪爽、仗义,乐于为他人服务,待人诚恳,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喜爱。她思想活跃,经常和同学探讨一些社会问题,尤其关注妇女的命运和前途。她对同学说:“男女不平等,就是社会最大不公平。妇女要振作,一起反对旧势力。”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新思潮运动席卷全国。杭州中等以上学校的爱国学生纷纷响应。那时吴先清只有十五岁,但她是蚕校最早的响应者,被选为学校代表,成为蚕校五四运动的组织者之一,参加了杭州十四所中等以上学校组成的联合救国会。她带领同学上街游行,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卖国贼”“取消不平等条约”等口号,声援北京爱国学生。

5月12日,杭州各校学生三千余人,聚集在杭州第三、第四公园开大会,会后列队举行游行示威。吴先清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拦,带领同学冲出校门,加入游行队伍。浙江各界纷纷响应五四爱国运动。这是近代浙江历史上第一次由学生、工人和其他市民兴起的反帝反封建反军阀群众性革命斗争。其后,发生的浙江“一师学潮”,更是震动全国。

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今杭州师范大学,简称浙江一师)是中国建立最早的六大著名师范之一。五四运动前后,浙江一师是浙江新文化运动中心,享有“北有京师学堂,南有浙江一师”的美誉。浙江一师校长经亨颐提出的与时俱进、人格教育、全面发展的办学方针受到当时教育界人士的普遍推崇。

为了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浙江一师学生施存统(又名施复亮)等在学校内组织了全国报刊贩卖部,大量销售《新青年》《星期评论》《教育潮》《少年中国》等进步刊物和《资本论》《科学社会主义》等马克思主义的书籍。1919年10月,在校长经亨颐的支持下,浙江一师学生俞秀松、施存统、宣中华与甲种工业专门学校学生沈乃熙(夏衍)等创办了《浙江新潮》半月刊。11月7日,《浙江新潮》第二期刊登了施存统的《非孝》一文,抨击以孝为基础的家庭制度,号召建设一个新社会。这篇文章引起了反动当局的震怒。浙江省省长齐耀珊下令查封《浙江新潮》,并准备于1920年2月放寒假期间撤换浙江一师校长经亨颐。浙江一师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徐白民、宣中华得知消息后,十分气愤,立即组织同学商讨对策。浙江一师学生自治会与教职员工召开联席会议,推选徐白民、宣中华等四人为请愿代表,持请愿书向省长公署多次请愿,要求当局收回成命。他们还上书教育部并通电全国呼吁。然而,齐耀珊却恼羞成怒,下令解散浙江一师和杭州学生联合会。为此,3月28日上午,杭州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全市四千余名学生前往省长公署请愿。

3月29日,五百多名军警包围了浙江一师,准备强行遣送学生回家。浙江一师学生静坐操场,群情激愤。为响应杭州市学生联合会声援“一师风潮”的号召,吴先清组织蚕校的同学加入杭州女子职业学校队伍,作为中等以上十三所学校队伍的前导,冲破封锁。一开始,吴先清等女学生们将一筐筐的馒头往一墙之隔的浙江一师校园里扔。后来,校外的同学们干脆直接冲进了由军警把守的浙江一师校门,聚集在操场上,与浙江一师的师生们并肩战斗,直至当局收回训令、撤走军警。

4月11日,杭州学生联合会发出《声讨齐耀珊通电》,发动驱逐齐耀珊的斗争。21日,五千余名学生在杭州湖滨公众运动场集会,遭到一千多名军警的蛮横阻拦和殴打,造成几十名学生受伤流血。在社会各界有力支持下和公众舆论的强烈谴责下,齐耀珊狼狈下台离开杭州。浙江“一师学潮”以学生胜利而结束。吴先清在这场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得到锻炼并收获了许多新的启迪。但是,蚕校里的一些守旧分子却视吴先清为好闹风潮,不守校规,不让她按时毕业,罚她留校饲养春、夏两季蚕。

(未完待续)

2021-08-31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2568.html 1 3 声援浙江“一师学潮”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