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童 言
“下半年要比拼‘三大成果’,要重点抓好这几个项目,加紧迭代升级,争取冲刺全省最佳应用……”记者来到袁武麟办公室时,她正和县(市、区)的同志讨论工作。两个小时的采访里,记者得一直跟各种电话“抢时间”。
袁武麟说,这就是她的工作日常,今年4月从市委改革办综合秘书处调至改革一处后,更多的加班、接打电话便成了常态。
搭建全市数改工作的“桥梁”
改革办是全市数字化改革工作的“神经中枢”,牵头统筹全市数字化改革工作,袁武麟将自己定位为数改工作的“桥梁”。“我们最主要的是做好统筹协调,与五大系统形成合力,在全市形成积极氛围,推动数改工作在正确跑道上冲刺前行。”采访中,袁武麟并不讳言自己面临的压力,岗位的重要性和从行政岗到业务岗的变化让初来乍到的她有些“水土不服”。
在办公室大门背后贴上六张系统架构图;把重要资料打印成两份,一份放办公室,另一份放家里,为了利用碎片化时间反复学习。就这样“干中学、学中干”,袁武麟慢慢进入了数字化改革的语系语境。
梳理、分类、运用、迭代“三张清单”,是袁武麟到新岗位后面临的第一道“难关”。“这个应用解决了哪些堵点难点问题?”“改革的突破点是什么?”面对全市各部门和县(市、区)的数百个场景,袁武麟和同事们进行全面摸排,与全省的数据库比对分析,最终梳理出重大需求236项、多跨场景应用159项、改革任务230项。那段时间,“白加黑”“五加二”是常事。
然而,梳理项目只是第一步,怎样从中筛选培育一批台州特色的典型应用才是最大考验。袁武麟又和同事们“攻克”起项目推进的“三张清单”,建立“重大应用突破清单+多跨场景建设清单+多跨场景培育清单”的滚动推进机制,对全市场景应用进行分级分类管理、分批梯次推进,不断形成台州数字化改革拳头产品和特色品牌。
“数改战图”勾勒工作蓝图
虽然有了全市数改项目库,但时间急、任务重、报表多导致实际工作并没变轻松。“省里工作节奏非常快,经常会在深夜或者周末收到紧急任务,我们需要掌握全市各类项目更加实时的进展和最新动态。”袁武麟说。
如何强化数字化手段开展数字化改革工作?“数改战图”应运而生。
袁武麟向记者展示应用效果图,“点将台”“观星台”将全市数改项目一屏掌控,“军情库”和“瞭望台”可以了解省、市最新改革工作部署和典型场景应用情况,系统后台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场景应用设置任务,形成改革任务“生成发布—管理督办—评价优化”全闭环管理。9月底投入应用后,将实现我市数改工作的数据资源一站汇集、任务指令一键推送、重要动态一屏展示、工作进展一次报送。
“数字化改革是赛马场,和大家一起奔跑在改革最前线,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很珍惜这样的过程。”袁武麟说,“如今数字化改革进入新阶段,希望我们台州能打造出更多管用好用的场景应用,让企业、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数字化改革的实践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