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双减”莫短视

陈飞鹏

今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的第一个学期。与之前的历次减负不同,“双减”不再是片面的“校内减负,校外增负”,而是校内外一并治理。

这两天,“教培机构悄然闭店,家长退费无门”“某中学教师别墅内组织有偿补课”两则新闻引起广泛关注。有网友调侃:“大型培训机构的末日,换来培训个体户的春天。”调侃背后,不仅隐含着公众对课后私教问题冒头的担忧,更提出了一个重要命题:“双减”政策将如何执行到位、落实到底?

不可否认,从短期看,“双减”之后确实让许多人“水土不服”。如课后托管服务加重老师负担;学科培训机构“凉凉”,兴趣班骤然兴起,是否会陷入“挂羊头卖狗肉”的怪圈;不设立重点班,转向均衡编班后如何更好地因材施教;小学一二年级取消纸笔考试,也让家长陷入“囚徒困境”,担心无法了解孩子学习情况,导致输在起点上……如果着眼于此,“双减”必然阻力重重。风物长宜放眼量,“双减”的目标是提升学校育人水平,持续规范校外培训,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才。

校方克服短视,重在为学生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创造多元成才选择。一直以来,唯分数论、唯升学论成了基础教育全面均衡发展的掣肘,同时,这根“指挥棒”让一些孩子不得不“负重前行”。而国家出台“双减”的目的之一,就是扭转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短视化、功利化问题,学校作为主阵地要跳出“唯分数论”的狭隘视野,以立德树人的导向,做好教学和服务两篇文章。一方面,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丰富课后托管供给,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和优点,精准培养,使其成才。另一方面,做好服务,配齐“双减”的补充措施,回归“育人”的“初始属性”,为学生营造个性化、多样化的发展环境,积极回应并满足家长对更科学健康教学的追求。

家长克服短视,关键转变功利教育观念,培养孩子健康成长成才。这次“双减”之后,尤其是考试数量的减少,使得家长们大呼不适应,因为考试成绩是孩子学习情况的重要反馈。因此,对学生实施“双减”之后,如何减掉家长们心中的焦虑也是一个现实问题。这既需要制定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完善细则,做到切实减掉学生负担,提升学习效率,让家长们对“双减”一百个放心,不用考虑给孩子“吃小灶”“开小班”。同时,也需要家长自身转变教育观念,平心而论,不可能所有学生都成为学术型人才,随着国家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和提高技工待遇,送孩子上职校并非低人一等,同样可以实现人生价值,况且家长的幸福感归根结底是培养孩子成才、对社会有用,而不是让孩子整天埋在题海里为分数所苦。

学生克服短视,贵在学会独立自主,找准适合自己的兴趣和发展方向。史蒂夫·乔布斯有句名言——你须寻得所爱。漫漫人生路,找到自己热爱并为之奋斗终生的事,才能活出精彩、实现价值。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和潜在特长,爱读书就在文化课上下工夫;有些文化课不擅长,但画画、体育、舞蹈等特别出众,那么就努力往这方面发展,扬长避短,不必为“分数至上论”束缚,而扼杀自己的长处。事实上,“双减”的核心要义是将学生从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中解放出来,将本该属于学生自由探索、身心健康发展的时间还给学生,发挥兴趣和特长,引导其全面、个性发展,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不是“快”的填充,而是“慢”的艺术。同样,“双减”是一项系统工程,想要发挥效用,需要放远眼光、久久为功,短视只会被眼前的功利“遮望眼”。新学期,“双减”之下,减负与治乱齐抓,校内与校外共管,孩子书包轻了,家庭支出少了,都值得期待。

2021-09-18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4344.html 1 3 落实“双减”莫短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