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防沉迷“动真格”

孙妤欣

新学期伊始,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这一“最严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规定”,从限制游戏时间、严格实名注册、加强监督检查等多方面“动真格”,织密制度防护网,力阻网络游戏沉迷现象蔓延。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不可否认,游戏是孩子的快乐来源之一。适度接触网络游戏,确实可以满足部分青少年在好奇心、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心理需求,一些运动类、益智类游戏等,也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作用。

但连续玩游戏超过38小时、长期低头玩手机患上颈椎病、沉迷手游后易躁易怒、精神萎靡……屡见不鲜的未成年人过度沉迷网络游戏新闻也让我们看到,一些青少年由于自控能力较弱,过度投入网络游戏已经严重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让许多家长苦不堪言的同时,也导致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如何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近年来,国家从在新修订的未成年保护法中提出“防沉迷”的明确要求,到指导网络游戏平台上线“青少年模式”等,多方下手、持续发力,为推进网游防沉迷工作打下了基础。但相对宽松的标准、不严格的实名认证、建设参差不齐的防沉迷系统等,还是让青少年玩网络游戏有“漏洞”可钻。

此次新出台的举措,聚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关键环节,作出了更严格细致的规定。从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提供1小时服务,到严格落实网络游戏账号实名注册要求,再到加强对防沉迷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种种举措,综合考虑了未成年人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需要,既为他们在网上休闲娱乐提供了“入口”,也为网游防沉迷划上了清晰的“界线”。放下手机,青少年们将有更多时间走进山川自然,听鸟叫虫鸣、看绿水青山,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实践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文娱休闲活动,并从中得到心灵的丰盈、精神的饱满和人格的完善。

此外,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其他方面共同努力、久久为功。作为防沉迷工作的主体,游戏企业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拒绝“打折扣”“搞变通”,让防沉迷的各项要求一一落地见效。广大家长、老师们也要行动起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关爱与陪伴,让他们有“存在感”和“获得感”,教育引导孩子们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用网习惯。各方携起手来,同舟共济,才能让青少年远离网络游戏沉迷的陷阱。

今天的未成年人,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网络空间是他们学习、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景,我们要明白一味禁止其接触网络是行不通的,护航其健康上网才是正确之道。完善法律、革新技术、提高素养,引导他们合理利用互联网,适度使用网络游戏产品,一定能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会效果,切实保护祖国的花朵们健康成长。

2021-09-18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4347.html 1 3 网游防沉迷“动真格”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