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联动,构建海陆空立体监测体系

智能环境监管的“椒江样本”

本报记者谷尚辉

去年,椒江三山区块还是非法码头、煤场、砂场等各类堆场聚集,灰尘漫天,一番“脏乱差”的模样。如今,这里正在通过生态修复,将建起生态休闲景观绿廊,打造渔都小镇。

去年,在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期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组下沉台州,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一次全面“把脉问诊”。椒江也借此创新生态环境监管执法模式,提高执法效能,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搭建多元联动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

环境监管能力提升,换来的是生态治理成效和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三山区块的转型,正是椒江生态环境美丽嬗变的一个缩影。

构建立体化监测体系

三山区块包括乌石村、三山村,自改革开放初期,逐步汇集兴办起各类煤场、砂场、堆场,一时间成为椒江的煤炭、钢材“交易中心”。

去年9月开始,椒江开展“守卫椒江口”行动,对环保问题开展了一次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三山区块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后,煤场、砂场、堆场陆续退出历史舞台。

“三山区块治理成效很明显,这里将来还会是椒江渔都小镇。”椒江生态环境分局办公室负责人王卫说,在治理过程中,他们也发现,现在环境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面对复杂的环保新形势,必须实现环境污染问题及时、精准、科学、有效管控。

为此,结合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中暴露出的深层次监管能力不足问题,椒江区推进企业生产过程智慧化管控,建设智控场景应用,逐渐构建形成海陆空立体化监测预警体系。

打造了台州市首个“绿网工程”的椒江生态环境分局开始酝酿“全生命周期一件事”改革,破解环境污染监管难题。

“单一的末端监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我们需要更完善也更精准的监测预警系统。”椒江环境监控中心主任王敏说,传统的监管执法模式需要创新。

从去年10月开始,该局引导企业安装可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环保全过程智能化监控系统,对排污企业的用水、用电、排水、排气等情况实行全过程智能化监控。

椒江区“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平台上线,突破了治理短板,打破了“信息孤岛”,共接入企业175家,其中过程监控企业40家,布设感知点位1220个,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各类环境质量自动站47座,共产生预警报警信息29992条,处理率达99.56%。

监管网络“多元联动”

去年9月24日,椒江医化园区被生态环境部作为警示案例通报,再次暴露出该园区基础设施薄弱、污染防治水平不足等问题。

为此,椒江区专门出台《医药化工园区综合整治提升工作方案》,针对工艺装备、园区污染防治等8个方面共22项问题,明确产业政策、污染防治设施、环境风险防范、综合环境管理等整治标准,分工合作、统筹推进。

椒江还邀请台州市生态环境局、台州市环科院、台州学院等单位领导专家到医化企业开展地毯式排查,20家医化企业全部制定“一厂一策”整治工作方案。

椒江生态环境分局除了对企业污染设施运行参数进行全天候全流程监控监测,还搭建医化园区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融入“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平台,全方位提升园区智能预警、预判水平。这也是全省首套针对医化园区环境监管的无人机智能巡查系统。

“环保全生命周期一件事”平台通过实时采集生态环境监管数据,动态反映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环境安全风险状况,成为精准发现环境违法行为的“情报中心”。

椒江区医化园区的环境问题由此得以精准监测。

椒江生态环境分局还委托第三方每月进行园区水、气、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监测,以无人船或载人船为载体,边走边测,实现全自动实时水环境监测;可视化实时VOCs有机废气走航监测,结合历史走航情况,分析重点污染源,形成海陆空立体化监测体系。

监管有力,椒江医化企业整改积极性也有了明显提升。目前,岩头外沙园区内22家企业已完成内部污水管网和雨水管网排查工作,企业已基本完成零直排改造工作;医化园区退役场地17家,目前已完成调查16家,其中污染地块8家,1家正在调查,污染地块全部进行封闭化管理。

此外,椒江还创新“环保管家+绿色保险+绿色信贷”市场化环保管理新模式,由“环保管家”为企业梳理存在的环保风险点并提出整改方案,并吸纳保险公司和银行参与,以加快推进企业环保合规运行进程,帮助企业实现绿色发展。

“我们逐步构建了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机制。”王卫表示,多元联动的监管网络,也让椒江的环境污染问题发现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

2021-10-13 多元联动,构建海陆空立体监测体系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26082.html 1 3 智能环境监管的“椒江样本”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