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单露娟
深夜,手机屏幕右上角的时间跳到11点59分的时候,李梦思还在慌乱地往淘宝购物车里添加货物。11月1日零时,“双十一”第一波活动正式开始,为了抢优惠名额,她来不及计算林林总总的优惠券是否真的优惠,及时按下了支付键。后来当她回想那晚的购物经历时说,“随着屏幕跳出付款成功的页面,紧绷的神经终于放松了下来,这才开始认真查看自己购买的每一件物品”。
购物清单里大多是生活用品:4箱餐巾纸,2箱卫生巾,6卷垃圾袋,12公斤洗衣液,还有一些护肤品,一共20多个订单,总额5000多元钱。
每年“双十一”,李梦思总要经历这样一场“战斗”。“这时候购物不是有优惠嘛,把该囤的东西囤一囤,以后也方便。”
李梦思喜欢囤货,囤得最凶的时候,通常是觉得“能占便宜”的时候——而“双十一”,就是这样的“巅峰时刻”。
一
1994年出生的李梦思生活在椒江,是一个普通白领。因为爱囤货,她调侃自己是物质生活富裕的“穷人”,“我生活用品一概不缺,但银行卡账户空空如也”。
确实,李梦思的物质生活是富足的:她囤积了几百包餐巾纸,房间里所有她可能待的地方都放了一包备用;衣柜的抽屉里有好几打崭新的袜子、内裤,她从来不担心梅雨季因为衣物晾不干而没法更换的尴尬;她还囤积了好几套不同品牌的护肤品,每种都有不同的功效……
是什么时候开始养成囤货习惯的?李梦思说,应该是上大学的时候。
“那时候,我们一个寝室的女生经常约着出去逛街、逛超市。”有一年妇女节,几个人逛超市的时候刚好碰到搞活动,就采购了一些生活用品。李梦思准备买些卫生巾,同行的室友看了看价格后建议,“卫生巾保质期也长,难得碰到这么优惠的时候,我们不如囤够一年的量吧”。提议得到了一致认可,“反正是生活必需品,买了也不会浪费”。
李梦思记得很清楚,当时她们4个女孩子推着堆满了卫生巾的购物车时,路过的顾客都忍不住多看两眼,付款时,超市的收银员也一脸震惊。回到寝室后,她看着柜子里摆得满满当当、整整齐齐的卫生巾,内心涌上一种难以言语的安全感和满足感。
以往,没有囤货习惯的她面对突然驾到的“大姨妈”经常很无措,特别是碰上大家都刚好没有的时候,大晚上也得跑去学校的小卖部买。这样的事情在这次采购后应该不会发生了。
似乎就是这次的购物经历,让李梦思享受到了囤货的乐趣。之后,逛超市遇到各种打折的物品时,她都忍不住要多买些囤起来。
而囤货确实给她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不用三天两头去学校小超市买生活用品,一次性买得多确实比单买优惠很多。”
一开始,每个月靠着父母给予的生活费过日子,李梦思囤货的种类和数量还在正常范围内,“一般都是囤些餐巾纸、纸笔这些小物品,仔细计算了后囤够一个月的量,或者半年的量”。
工作后的李梦思却慢慢失控。她开始囤各种东西:一抽屉的暖宝宝、一整箱的晾衣架、成套成套的护肤品……甚至连插线板都囤了十几个。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我囤不了的。”李梦思开玩笑地说。
而她购物的途径也从线下的超市转战到线上各个购物和直播平台,每年包括“双十一”在内的大大小小的购物节,她一次都不会落下。
慢慢地,她发现自己好像已经不是单纯地为了使用而囤货,“倒像是为了填补内心的空虚,以及享受‘买买买’带来的满足感。”
二
这,也直接引发了李梦思和母亲的“战争”。
李梦思是临海人,因为工作地点在椒江,她便在单位附近租了一个小房子。狭小的出租屋无法容纳她源源不断的快递,她便经常将购买的东西寄往家里。
一开始,母亲还会帮忙收快递。次数多了,生性节俭的母亲就忍不住打电话来教育女儿。有几次,母亲说话的语气重了,让电话这头的李梦思直接哭了起来。
“她觉得我买的大多是没用的东西,那些钱没有必要花。”可是李梦思不这么认为,“怎么会没用?餐巾纸每天都需要,衣架是要晾衣服的,洗发水慢慢也会用掉,衣服和鞋子以后也都是要穿的。”
母亲十分不理解女儿的行为,“你就说那鞋子,同一种类型的就买了好几双,帆布鞋每种颜色买一双,一个同样的白色板鞋直接买了3双,还有很多衣服在衣柜里连吊牌都没有拆掉。为什么非要一次性买?等穿一穿再买也可以啊。”
李梦思知道自己没有办法说服母亲,为了避免冲突的发生,她索性将自己买的东西堆在办公室和车里。
而在李梦思看来,母亲自己也会囤货。“去买菜,我妈也会忍不住地多买,冰箱的冷冻柜里冻满了鸡鸭鱼肉。”最近,李母又听信接下来会物资短缺的传闻,到超市抢购了一堆大米和油。李梦思告诉过母亲不用担心,国家物资很充足,但母亲还是去买了,说是“以防万一”。
不过,因为一场疫情,母女俩在关于囤货方面的矛盾缓解了不少。“疫情期间不方便出门,靠着我平时囤积的一些生活用品,家里那段时间倒没有碰到物资短缺的情况。”
现在,李梦思再往家里寄一些日用品,母亲几乎没有再批评,“她甚至会催着我买一些东西,比如口罩快要用完了,就让我从网上再买一些。”
因为一场疫情,李梦思身边的一些朋友也开始有了囤货的习惯。
温岭人吴莎是李梦思的高中同学,毕业后留在杭州工作。2020年过完年,她从温岭回到杭州要居家隔离14天,检查生活用品时发现家里只有一包纸了,沐浴露也用得剩下不多了。那时候出门不方便,网购一时间也没法送到,最后,她还是请外卖小哥送来生活用品,才度过了隔离期。
在那之后,吴莎就开始有意识地定期囤积一些必需的生活物品,以备不时之需。吴莎告诉李梦思,如垃圾袋、纸巾这些不用担心过期的物品,自己一般会囤够半年到一年的量。
三
带来安全感和满足感的同时,囤货的习惯,也确实给李梦思带来了许多苦恼。
李梦思的宿舍是一个30多平方米的小单间,卫生间和床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再加上囤积的那些物品,连个落脚的地方都快没了。
又挤又乱,是李梦思每次回宿舍最直观的感受。尽管每周会抽时间整理,但又多又杂的东西经常让她不知道从哪里开始理,“朋友想要过来玩,我都会拒绝,屋子里太乱了,难为情”。
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外,李梦思囤积的货物中有许多是用不上的。
有一次,她心血来潮想要自己制作一罐蜂蜜柚子茶,就网购了白色的密封罐。本来买一个就够了,可是逛着逛着没忍住,买了大大小小一整套罐子。
罐子寄到后,她做蜂蜜柚子茶的兴致已过,那些大大小小的罐子被冷落在了写字桌上。“先备着呗,以后或许就用到了呢。”李梦思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
李梦思囤的无用之物,大多源自于类似的心血来潮。她还买过一些保健品、泡脚包、按摩器等,当时觉得自己以后会用,最后却全都搁置在了角落里落灰尘。“毕竟是花钱买的,扔了又觉得可惜。”
但就算是生活必需品,囤积的量多了,浪费也在所难免。
前年10月,李梦思的好朋友去越南出差。听说机场免税店的护肤品比商场专柜要便宜不少钱,她便请对方帮忙留意。
看着好友发回的价格表,李梦思对比了购物平台上专卖店的价格,发现同一种护肤品便宜了好几百元,便让朋友帮忙带回好几套。直到过期,这些昂贵的护肤品都没有用完,她又舍不得扔,最后只能凑合着用来涂身体。
各种购物节的折扣、免税店代购的差价,都是诱发李梦思囤积欲的源头,“有便宜怎么能不占?”被这个想法支配着,她每次都会买下远超出需要的物品。
有一回,她使用了一片商家赠送的粉扑,觉得十分好用,便去网上搜同款,看了看多买多送的优惠后,直接购买了60片。东西寄到后,李梦思知道这个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需求,于是将一半分给了女同事。即便如此,剩下的粉扑还是让李梦思来不及用,“用到最后我就会不自觉地开始浪费,一片还没有使用完,新的一片就拆出来了”。
爱囤货的习惯带来最大的不便,集中体现在搬家时——那些平时让李梦思快乐的东西,成了一种负担。
去年9月,李梦思住的房子过了租期。搬家时,看着满地的东西她很是闹心,“为什么要买它们,我要是没有它们该有多好。”最后,那些东西被她扔的扔,送的送,花了好几天才彻底清空。
可搬到新家,看着空荡荡的房间,李梦思觉得,自己那颗爱囤货的心,又蠢蠢欲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