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颜敏丹 本报通讯员应燕飞
前几天,全市落实“十个从严”疫情防控措施,仙居县中医院医共体积极响应,迅速行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疫情防控路上一位有着35年护龄的医务工作者的20小时。
12月11日16:00,接到任务
根据台州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疫情防控任务提示单”文件要求:“对浙A、浙B、浙D牌照及杭州宁波绍兴方向来台车辆查验核酸检测报告,对无核酸检测报告的,予以登记并现场采样。”
仙居县中医院医共体需承担仙居白塔高速出口和神仙居出口的核酸查验和现场采样任务。
12月11日16:00,接到通知
负责的查验和现场采样点位,人员和物资必须在20:00之前到位。时间紧,任务重,医共体核酸采样机动队50人,要参加2个点位的24小时排班。卡点的人员排班、物资安排任务,落在了今年5月从护理部主任岗位退下来、有着35年护龄的王宝华身上。
她一边落实核酸采样机动队人员的排班,一边协调各部门准备物资。
20:00之前,王宝华和同事们准时将点位的物资全部配送到位。物资到位后,现场的核酸采样、信息录入流程操作、演示,现场采样的注意事项等,王宝华一边指导、一边完善。
12月11日22:00,接到临时通知
22:00,现任仙居县中医院工会副主席的王宝华,在高速路口核酸采样点配送完物资,在返城途中,得知高速路口核酸采样点下半夜也需要派医务人员查验核酸检测报告和现场采样。
她毫不犹豫地说:“这么晚了,不好再去通知别人了。我去。”
12月12日02:00,点位接班
根据排班,王宝华必须在凌晨2时到达白塔高速出口点位接班,直至早上8时。
深夜,平日喧嚣的高速出口变得清冷。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面屏的滋味并不好受,在值班的6个小时中,为了做好管控,也为了不浪费一件防护服,王宝华必须不吃不喝。凌晨,温度降至5℃左右,王宝华在采样点不时地伸伸胳膊动动腿,或站起来跳几下,既为了缓解一下疲惫抵挡瞌睡,也为了“抖抖”取暖。
12月12日06:20,核酸采样
天开始变亮,高速路口的车辆逐渐多了起来。几乎一夜没合眼的王宝华,接到负责拦停车辆的交警通知,有一辆自杭州来仙居的车辆,需要查验核酸检测。
王宝华立即打起精神,“您好,请问您是否有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
因来车人员未能出具48小时内的核酸检测报告,王宝华为车内3人现场进行核酸采样。
12月12日12:00,回家
点位接班人员到位后,王宝华仔细嘱咐核酸采样流程、注意事项后,又匆匆赶到医院,参加医共体内高级职称评聘的“心肺复苏”考核。
考核结束,已是上午11时。王宝华到办公室落实高速路口核酸查验和现场采样的排班,以及相关物资的准备落实,安排配送,直至中午12时,王宝华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而此时,她已20个小时没有合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