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兵锋:小土豆成 家乡的“致富豆”

图为杨兵锋在田间观看小土豆长势。 (资料图片)

人物简介

杨兵锋,温岭市坞根镇红山村人,80后党员,坞根镇乡贤联谊会会员,台州默梵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近年来,坞根镇响应温岭市委统战部的号召,传承红色基因,聚力绿色发展,依靠“新乡贤+”工作模式,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助力革命老区实现共同富裕。杨兵锋心系家乡发展,找准革命老区绿色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的最佳结合点,带领新乡贤们一起投身家乡建设。

本报记者周丽丽

本报通讯员郑灵芝 洪雨洁 赵秀贞

“以前这里的土豆只卖5毛钱一斤,现在通过创新包装,优化渠道,土豆年平均价格能卖到5至7元一斤。”年末了,坞根镇红山村村民陈阿公数着卖土豆的几万元钱,喜上眉梢。

被山海包围的红山村为何能打开土豆销路,让全村甚至全镇农民靠种植小土豆走上致富道路呢?说起山村变化,当地农户都会提到台州默梵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杨兵锋。

曾经的小土豆无人问津

红山村村民种植小土豆的历史悠久。

“农民们种了一辈子土豆,赚不到什么钱。几年前,村民差点要放弃大片的小土豆种植。”陈阿公说,村民种出了优质小土豆,销售渠道却始终没有打开,大部分的小土豆都靠村民自己去市区菜场叫卖,最远还到横峰卖过。

“那时,我感觉卖土豆比种土豆辛苦多了。因为我们的小土豆浸在水里,如果到下午还卖不出去,整桶都得倒掉。”种植户程素青感叹,常常有刁钻的行贩特意临近下午来买,以压低价格,5毛钱一斤都卖过。

“好土豆无人问津,真的太可惜了。”坞根青年乡贤杨兵锋是红山村人,也是台州默梵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说,三年前回到家乡,发现村里种植的小土豆品质很好,却存在销售难的情况。抱着让家乡小土豆“走出去”的想法,杨兵锋与三位好友共同开启了创业路。

“一开始打开销路很困难,我们就带着土豆上门找商家试吃。疫情期间,我们在温岭市的三和超市找到了销路。”回想第一次供给超市的2000多斤小土豆短时间内就售空,杨兵锋感慨万千,对打开销路充满了信心。

小土豆逐渐打开销路

好东西得有好品牌,杨兵锋的公司注册了商标,小土豆有了自己的品牌——“坞彩粮田”。

去年,公司搭上互联网的快车,通过网络推广渠道、乡贤联谊会和客商推荐,坞根小土豆逐渐进入宁波、杭州、上海等地的超市和农贸市场,远的还销往云南、江西、湖北等地。

“之前,这些长在山上的土豆没多少利润好赚,但去年我靠种土豆赚了10多万元,真是翻了一番。”靠着种植小土豆,陈阿公与镇上的其他种植户享受到了本地农产品走上产业化道路带来的红利。陈阿公说,他的梦想是再种10年小土豆,让他这个老头能赚够100万元。

“贵的时候能卖到13元左右一斤,像往年这个时候,土豆处于滞销状态,但现在公司将我们卖不出去的土豆都销了出去,而且价格还可以,能卖到3至6元一斤。”程素青说,以前种植土豆怕亏钱,现在只要种了都能赚钱,这也激励了许多农户包括年轻人积极种植小土豆。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坞根镇共有小土豆种植户约800户,共种植小土豆近千亩,平均一季每亩2000斤左右,土豆年平均价格为5至7元一斤,年产值约1500多万元。

为了进一步拓展销路,杨兵锋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完善农耕体验课程,将小土豆产业与全域旅游要素深度融合,让更多的农户参与到旅游行业并从中获益。

今年,杨兵锋发动乡贤组织了一次红色研学活动,依托坞根烈士陵园统一战线同心教育基地,将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和劳动实践结合起来,让100多名小学生接受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体验了挖土豆、洗土豆、煮土豆、尝土豆的乐趣。

2021-12-29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3319.html 1 3 杨兵锋:小土豆成 家乡的“致富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