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报社人

从左至右分别是:李宗平、李吕金、李洲洋

本报记者彭 洁

1984年转业后,李吕金被分配到当时还在临海的台州日报社印刷厂任党支部书记。这是一个完全崭新的岗位,他一开始甚至不清楚,报纸到底是怎么被印刷出来的?

“我就请教老师傅,自己钻研。”凭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李吕金很快掌握了报纸印刷的流程。

“以前排版都是活字,要一个字插进去一个字。”排字室里,夏天放冰块降温,冬天烧木炭取暖,李吕金和同事们常常工作至天蒙蒙亮的凌晨时分。

1996年,李吕金任台州日报社正科级纪检委员,直至2001年退休。

接过父亲手里的接力棒,李吕金的儿子李宗平也在1988年进入台州日报社印刷厂,负责彩印工作。“我受我父亲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影响比较多,他告诉我,做人要本本分分,做事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2020年年底,李宗平在印刷厂物流组组长的岗位上退休。

这支接力棒,又传到了24岁的李洲洋手里。父亲李宗平退休的那一年,他也进了台州日报社,现在是全媒体视觉中心的一名记者。

“我受我爷爷的教育比较多,从小到大,他教导我最多的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仔细,要有一颗负责任的心。”这样的理念深入心中,让这个“从小看着报纸长大”的孩子,对新闻工作有着一份特殊的热忱。

“有一次我在隧洞里采访,飞扬的沙尘让能见度变得很低,积水也没过了膝盖。隧洞深处没有信号,不知道时间,联系外界只靠卫星电话。就是在这个地方,有一群人正在建设一条硕大的水管,每天十几个小时,对他们而言,最煎熬的可能不是工作,而是无信号的手机、不见天光所带来与世隔绝的压迫感、无助感,这也是我在里面几个小时里最大的感受。”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还有一次在台风“黑格比”登陆玉环时的采访。“那天,在党员抢修队的带领下,身上背着电缆的抢修工人走进风雨,冒着台风和暴雨一格一格地爬上数十米高的梯子去维修电路,来保证电力的供给。和下面的工作人员聊天的时候看到他们通红的眼睛,我知道他们也一夜没睡。采访结束回到车上,司机师傅看着衣服湿透的我们,在30℃的夏天,打开了热空调。”李洲洋说,“我在台金高速采访的时候,我对一位工人说,‘夏天铺柏油路很辛苦,很不容易,你们对于城市很重要’。这本是一句鼓励的话,没想到他却对我说,‘你们有宣传的手段,宣传的能力,宣传的平台,你们更重要’。”

从李吕金到李宗平再到李洲洋,一家三代报社人,这让年轻的李洲洋倍感荣光,“在采访过程中,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前辈,他们身上独特的闪光点也不断指引着我,在理所当然中把每一件小事做实做深做好,坚定地扛起新闻人的责任,用担当把理所当然演绎成责任使然。”

2022-01-0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4032.html 1 3 三代报社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