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才国
这段时间,城市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新春的气息。大扫除、购置年货、添新衣……不少家庭把一年一度的年关活动提上了日程,为迎新年做准备,意味着“新年新气象”。(1月7日《台州晚报》)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一年中最为醒目的文化符号,年味中最不能缺少的是文化味。无论是贴春联、赶庙会、守岁,还是唱门歌、舞龙灯、挂灯笼……浓浓的文化味,让过年的味道历久弥香。
过年是岁月更替,过年的文化味当然要常过常新。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娱乐方式、兴趣点也逐步分散了。像贴年画、贴窗花之类的,在许多年轻人眼中失去了魅力。要想让过年文化味浓郁甘醇,当在继承传统文化和适应现代生活之间找准最佳结合点,在尊重传统习俗,继承传统文化中不断创新发展,形成富有时代感兼具“正能量”的新年俗。集五福、云拜年、微信发红包……近年来,这些用新智慧营造的文化味,一样在追求“团团圆圆,和和美美”,让大家乐在其中。
当然,让过年文化味浓郁甘醇,各级政府要搭台“唱大戏”。既要精准对接群众过年文化需求,让送戏、送电影、送演出、送书画等活动“你唱罢来我登场”;又要创新方法,整合社会资源,依靠政府和社会“两手力量”,让过年各项文化活动异彩纷呈。
安全过年无疑也是一种节日文化。尤其是虎年春节,国内疫情呈点状散发。集体组织文化活动也好,个人享用“文化大餐”也罢,一定要无条件服从政府的各项防疫规定,一切置于“平安春节”的倡导之下,让“健康春节”成为虎年春节的主打文化元素。
让过年文化味浓郁甘醇,这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的题中之义。春节多了文化味,人民群众收获的一定是充实而精彩的欢欢喜喜过大年的幸福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