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寻访大陈岛老兵

传递爱心

季学瑞和大女儿季卫玲

本报记者元 萌

退伍之后,季学瑞先在天台工作队做了一个多月的宣传工作,后到杭州邮电器材厂从事变压器材制造。1974年返回家乡,在天台制药厂从事机械动力相关工作,直至1998年退休。

退休后的生活,恬淡而又自足。季学瑞与老伴生活在一起,育有两女一子,子女们也都事业有成。采访过后,季学瑞的老伴热情地招呼我们翻看家庭相册,一张张照片都是幸福小家的缩影。

如果将老人的一生比作变奏曲,那么当下的时光,已经从参军入伍的慷慨激昂、热血沸腾,转调成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平静无澜。

但老兵们的晚年生活,依旧牵动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们的心。他们关注着老兵当年的故事,也关心他们现在的生活。

我们的采访刚结束不久,恰逢天台县网联会副会长、天台县公益慈善组织红心社党支部书记林华强提着几箱油米面来看望老人。

除了一些生活用品,他还带了爱心人士制作的一条绣有“老兵”字样的枣红色围巾。年底给当地老兵送温暖,平时对老人们提供帮助,是林华强坚持了十几年的事。老人戴上围巾,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曾在天台县交警大队任文员的林华强,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因此对于老兵群体始终怀有特殊的感情。他牵头成立的红心社,近年来开展爱心助农、关怀贫困学生与抗战老兵等志愿服务工作,传递着积极向善的社会正能量。

“迄今为止,红心社志愿者在寻访中发现并对接到130多位天台籍抗战老兵,现在还在世的仅剩20余位。”林华强说,“除抗战老兵之外,当年在大陈岛当过兵的老人,也被我们纳入日常关怀机制。”

老兵季学瑞的大女儿季卫玲,在红心社担任妇联主席一职。她表示:“随着时间流逝,健在的老兵越来越少。我的父亲也是一名老兵,我就更有责任与义务加入志愿服务的队伍中。”

2019年加入红心社以来,季卫玲参与走访慰问老兵已有上百次,也向天台县百余名结对的贫困学生献出爱心,定期上门发放筹集到的善款与物资。2021年初,天台柑朴园家庭农场百万余斤砂糖橘受冻来不及采摘,季卫玲听说后立即组织了10余名志愿者上门助农,抢救了近千斤砂糖橘。

近期,季卫玲投身于“红心港湾”志愿服务项目中,为贫困生家庭进行住房改造,“红心社每年都要对10户贫困生家庭住房进行整修,已经坚持好几年了。”

“勿以善小而不为”,这是父亲教会她的。她说,人最基本的,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这些年,我父亲陆陆续续照料着老家的四位孤寡老人直到他们离世,他们都没有子女,所以我父亲经常会去看望他们,给他们买些吃的用的。有老人提出要把田财留给我们,我父亲都郑重拒绝了。”季卫玲说,“现在我有做公益做慈善的这份心,受我父亲的影响很深。”

爱心,不仅代代相传,更在全社会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浪潮。让这群荣归故里的老兵能够老有所终、老有所乐,这也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景。

2022-01-14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34706.html 1 3 传递爱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