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静静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自媒体承载着乡村旅游宣传的重要使命,是展现乡村风貌的重要窗口。探索优质的乡村自媒体推介路径对于乡村旅游收入的提高、农村形象的提升、乡村文化的传播与传承、乡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作用。
加强策划力,打造特色主题内容。积极发挥村集体在自媒体特别是短视频传播中的服务、规划、引导、监督作用。品牌效应集聚离不开整体规划,需根据用户生成内容,深入了解目标客户群体对乡村旅游的需求和动机,依托乡村旅游资源和独特区位,打造特色乡村旅游吸引力体系,形成独特的乡村旅游风格,既能凸显个体特色,又可强化品牌形象。在带动本地特色产业、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增长的同时,促进了商务旅游。在求新求变的过程中,乡村旅游短视频也要谨防陷入庸俗化陷阱。短视频创作者在向大众展示田园风光、乡村风貌、乡土风俗和传统风味时,需要树立正确的视频传播价值观,增强社会使命感及道德约束感。
差异化定位,建立品牌识别系统。一是乡村旅游品牌名称设计。乡村旅游品牌的树立最主要是可以用语言展现,也是乡村旅游品牌识别系统的核心要素。在进行乡村旅游品牌的设计时,要能体现其特色功能和传播功能,不仅要容易懂容易记,更重要的是能给旅游者带来什么样的体验感。一个优秀的品牌名称既要有明确的品牌定位,又得有优质的富有寓意的旅游产品构想,让旅游者可以拥有美好的联想。二是乡村旅游品牌标识设计。乡村旅游品牌的标识是指能被辨识、容易记忆但不可以用语言阐述的部分,例如符号和图案等,让旅游者对品牌的总体形象有一个更加直观的感知。因此,标识的作用是让人们更容易记住并且能长时间辨别。标识设计的目标,不仅要囊括旅游信息,还应该把乡村旅游者的情感和认知等心理因素融入到乡村旅游品牌的方案中,并且通过自媒体的发布内容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到潜在旅游者的内心中。三是完善乡村旅游品牌延伸与扩张。品牌的延伸与扩张,就要求乡村旅游经营者拥有自身品牌长远发展的战略思想,从乡村旅游经营者更长远发展的角度去审视乡村旅游品牌的意义。立足本地的乡土历史或者乡土文化,深入挖掘开发文化与旅游之间的纽带作用,为本地乡村旅游提供源源不断的吸引场。
促平台联动,推进自媒体营销矩阵。媒体融合趋势下,尚处于初级阶段的乡村旅游短视频必须充分发挥各种媒介形态的优势进行整合传播,通过拓展信息覆盖实现最佳传播效果,一方面要将优质短视频内容借助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报纸进行二次宣传,另一方面要集中力量全面拥抱新媒体,建立族群式传播渠道,让乡村旅游品牌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渠道获得集中式的曝光。根据每一个自媒体平台的特点而制定发布信息的不同特色,对应的受众也会有不同的特点,乡村旅游经营者应该根据不同受众群体的特点,在各个平台发布不同角度的内容,根据目标受众的特点来实施更加精准的策略。即便是同一个自媒体平台,受众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别,需要差别对待。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社群中,各个圈子之间形成交叉,信息传播被复制的概率增大。传播过程中,通过社群传播打造粉丝经济的方式,能够达到二次传播的效益,减少产品中间信息传播误差,节省传播的时间和成本,提高传播效率。同时,集聚式的传播方式可以提高乡村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将品牌的价值通过规模效益体现出来。
聚民众力量,多层次提升体验感。互联网从本质上看是创造终端用户的连接,通过有趣的短视频将分散各地的人事物有机连接,营造出了全新的共创价值,共享利益的线上展示平台,对人们线下的生活及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平台的出现为网民提供了新的表达途径,用户本身也发挥着影响乡村旅游宣传推广的作用。因此需要通过模式创新和制度设计新建专属的共创自媒体平台,有效吸引各种有力资源,特别是将“草根”力量加入乡村旅游营销之列。例如天台县塔后村依托自然资源优势,打造了“红色村播”创业基地,挖掘“村书记+党员+村民”的本土主播团队,今年已培养出数名农创网红主播,营造了人人为家乡代言的热烈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