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明锦
“我姓符,符合标准的符。”53岁的符裕善在工休时开起了玩笑,“虽然,在大多数人看来我并不符合‘标准’。”
“一个适合的岗位,带给像我这样残疾人的满足,不仅仅是金钱和物质!”符裕善一字一句地说,这个合适的岗位给他带来的获得感弥足珍贵。
“新生”
今年3月,在黄岩区妇联、区劳动保障局等部门和江口街道的支持下,台州市女企业家协会会员卢菊青,以“奉献温暖,让爱传递”为理念,率先在她所在的浙江竹之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竹之语巾帼共富工坊”,根据残障人士的身体状况和工作能力,分别在生产车间、仓库、后勤保洁等部门,提供适合的工作岗位。
“给他们的关爱,更多的是发自内心的一份社会责任。”卢菊青告诉记者,为残障员工营造一个平等友爱、融洽互助、和谐向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成立“竹之语巾帼共富工坊”和“残疾人之家”的初衷。
目前,该企业妥善安置残障人士33人,包括智力障碍、精神障碍、肢体障碍等人士,保底工资2070元,每人均依法缴纳了社保。
“你好!”29岁的管丽丽笑着跟记者打招呼,很羞涩。
读大二时,因学业压力过大管丽丽办理了休学。家境困难,心理上又总是过不去那道坎,患上了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到工坊后,在管理人员引导下,从参与团队活动开始,一点一滴,管丽丽的笑容回来了。
如她一般严重社恐和自闭的工友不在少数,21岁的陈柳熹也总是沉默不语。她因病换过肾,工厂不敢要,工作成了难题。“起初我也不敢要。”卢菊青坦言,但她最后还是放不下。
慢慢地,陈柳熹感受到了人心的温暖,也体会到了自食其力的快乐。
“快乐”
梁琴花在工坊里是特殊的存在。她是管理人员,管理对象之一是自己24岁的女儿王昕瑶。
“是我的错,她本不该是这样的。”梁琴花告诉记者,因为孕期服药的过失,导致了王昕瑶的“特别”,她的智力与六七岁的小孩相当。
梁琴花说,一开始,女儿没有在街道统计的名单里。如王昕瑶这般状况,家里想给她找个适合的工作似乎比登天还难。机缘巧合,从卢菊青的电话打进来的那一刻起,一切都有了改观。
斗转星移,从陪着女儿做工,到成为工坊管理人员,梁琴花满怀感激。“感谢,感恩!”梁琴花说,现在,女儿和工友们一起很开心,自己更感欣慰。
午休后,正忙着将包装好的产品整箱搬运的郑竺,笑嘻嘻的。他曾让家里“水漫金山”,也曾让车间里杂乱不堪。
“一开始,真的很难沟通。”卢菊青回忆,这个“刺头”很难搞,“我们就不断地跟他聊,跟他说这是个大家庭,不能不讲卫生,不能弄得乱糟糟、脏兮兮……”
“后来,我们请来了心理咨询的专家。”卢菊青说,不定期地请专家来开展讲座、组织团建活动,给他们带来了改变,集体活动总是伴着欢声笑语,对于他们,尤为难得。
“我们希望的,不仅仅是解决残障人士的生存问题,而是让他们精神层面上也有一个大的改变,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信心。”卢菊青说。
“家园”
“竹之语巾帼共富工坊”和“残疾人之家”,室内面积1000余平方米。医疗室,工疗作业区,文体娱乐区,休息区,茶吧……配套设施完善。
“虽然有些设施他们不一定用得上,但有总比没有好吧。”卢菊青笑说,保障残障员工的福利和权益,是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据了解,包括竹之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内,江口街道辖区内的台州市黄岩铭志涂料装饰有限公司、浙江永固制罐有限公司、浙江水晶心食品有限公司、浙江创台车业有限公司等19家企业共吸收124名残疾人就业。
“很欣喜,也很欣慰地看到江口街道辖区里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进来。”江口街道党工委书记陈强说,希望更多热心企业和爱心人士加入到帮扶助困的行列,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更多需要帮助的残障人士自尊自信自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让每个人都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