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梦华 文/摄
日前,在临海市括苍镇山头何村,村民在清理山体垃圾时发现“有鱼的石头”,后据浙江省地质调查院鉴定,带有鱼图案的石块是距今上亿年的鱼化石。
石头里沧海桑田的秘密
山头何村位于括苍山脉。9月11日,该村进行环境整治时,挖土机在山体边清理出一堆碎石,引起一阵惊喜的喊声。
村民们说,当时有人看到“一块石头里有条鱼”,后来又陆续有人发现“有鱼的石头”,有的“像鱼的尾巴”,有的“像是鱼身”……
山头何村党总支书记何经永当时就在现场,他说:“大家看到最完整的一块,十几公分长,像鲫鱼一样。”
45岁的何经永说,自己一直在这个村里生活,共见过两块这么完整的鱼化石,一块是这次看到的,一块是小时候看到的。
括苍山,地处浙东中南部,其主峰米筛浪海拔1382.4米,是我国大陆沿海海岸线60公里范围内的最高峰。浙江括苍山国家森林公园生物多样性高,有维管束植物1012种,两栖类以上脊椎动物241种。括苍山脉形成于中生代晚期,总体上表现为一个巨型环状火山构造。
这次出土发现的完整鱼化石,据浙江省地质调查院专家推测,来自距今约1.17亿年前的侏罗纪。
为数不多的鱼化石产地之一
事实上,山头何村早在80多年前就有专家前来探访过。据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临海海洋文化研究文集》记载,中国细胞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的重要奠基人朱洗院士回乡办学,在1938年,曾带领回浦学生去山头何采集化石。
1978年,省地调院(原区测队)在开展地质测绘工作时,依据古生物时代将地层确定为早白垩世馆头组。1995年,省第五地质大队重新采集化石并确定其层位,结合火山构造研究将地层定为晚侏罗世茶湾组。
在这一带,科研专家曾发现过浙东副鲚鱼、寿昌中鲚鱼、秀丽华夏鱼以及大量的介形虫、植物化石。这处遗迹成为了当时浙江晚侏罗世茶湾组地层中产鱼化石的唯一已知实例,是浙江为数不多的鱼化石产地之一。
那么鱼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笔者采访了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原来,这里是一片湖泊,适合鱼类栖息和繁衍,后来火山喷发,少数生活于河湖水中的生灵,被降落的火山灰掩埋在地下,又经漫长地质作用,演变为化石群。
该地的化石群出露好,且其化石组合特征代表了晚侏罗世茶湾组古生物类群。产出的动植物化石,门类与属种多,佐证地层时代依据充分,均属浙东同期地层罕见。
珍惜穿越时光的“伙伴”
在山头何村的文化礼堂里,村干部们将近期发现的这些鱼化石进行了简单处理,并妥善地保管起来。
“我们希望这块地方,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供专家们科研考察用。”何经永表示,希望这里能建一个鱼化石博物馆,让更多人领略到生命演化的奥秘和魅力。
据了解,在2017年公布的第二批浙江省重要地质遗迹点(地)名录中,临海括苍镇山头何村榜上有名。当时有报道称,这里的临海小岭鱼化石遗迹,距今约1.17亿年。该地的保护等级被确立为省二级,设立了地质遗迹保护标志,在保护边界范围内,禁止开山采石等大型工程活动。
浙江自然博物馆副馆长金幸生表示:“这些鱼化石的发现,对于我们探索古生物的生活和栖息有着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期待能够在这块遗迹中发现更多生物生活的足迹。”
笔者获悉,临海市有关部门将进一步加强这块区域的保护,请广大市民不要私自前往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