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侠父鲜为人知的《登枫山》诗

江振辉 /文

宣侠父,他是台州第一个党组织——创建于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的中共海门小组创建者。在椒江葭沚的台州第一个党组织纪念馆里,他的照片和事迹摆放在显著位置。但凡关心这段历史的人,一定并不陌生。

宣侠父(1899年-1938年),又名尧火,号剑魂,浙江诸暨人。中共早期党员,杰出的政治活动家。1916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水产学校,毕业后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准公费去日本留学。后因研究马克思主义,积极参加社会活动,被母校停止公费留学待遇。1922年回国,在杭州、台州等地从事革命活动。1923年在杭州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他自1924年春在水产学校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开始,就受党委派,带领一些人赴广州就读黄埔军校。宣侠父是黄埔一期学生中的特殊人物,后被蒋介石开除。他在高吟“大璞未琢终是玉,精钢宁折不为钩”这两句诗后离开了军校。这两句诗是根据北宋包拯诗《书端州郡斋壁》中的两句改编的。包拯诗这么写: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宣侠父略加修改,以此为志,说明了自己如包拯般,为了真理宁折不弯。

宣侠父是一位很有文才的革命家。曾写过自传体小说《西北远征记》,由上海北新书局出版,颇有影响。后又完成一部20万字的长篇小说《入伍前后》,描写一个贫农出身的青年,参加了国民党军队,但最终接受了革命思想,率部投奔红军的故事。他自费印了200本,赠送给“左联”成员和一些同道中人。许多知名作家都很惊讶,过去只知道宣侠父出身行伍,没想到写小说也如此出色,堪称佳作。被“左联”吸收为秘密盟员。

宣侠父的才华在水产学校时就非常突出,那时正值他年少气盛文思敏捷之时,可遗憾的是我们至今没有发现他在这段时期所写的相关文章。笔者有幸于2014年底在上海图书馆翻到1918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的《学生》杂志,发现了宣侠父当年在海门(椒江)写的七律《登枫山》诗一首,甚感意外。诗全文如下:

登枫山

宣尧火

四面风光眼底收,海天云外几孤舟。

百年梵宇护苍竹,万里平沙飞白鸥。

数杵钟声万代梦,一江流水古今愁。

重寻帝子登临处,老树参差满目秋。

这首诗描述的情境是,在水产学校学习之余,宣侠父一行人登上了海门的枫山。枫山是附近最高的山峰,四面的风光自然一览无遗。向东望,在海天相接白云飘渺之处隐约有几艘渔船在扬帆出航,更增添了几分诗意。近处苍松翠竹护绕着古老的百年梵宇——清修寺,远处外沙方向平坦的沙滩上翻飞着几只白鸥。只有寺中杵杆撞击发出数声悠远的钟声,警醒着一代代仁人志士为壮丽的梦想而奋斗。当今的社会却如这东流的椒江水,承载着一江忧愁。我们又寻访当年宋高宗赵构皇帝曾登临的高处,本应意气奋发激情澎湃,但我满眼看到的却是秋天到来后这伸向天空参差不齐光秃秃的老树,这是多么的悲怆和凄凉呀!

这首诗借登海门枫山的所见所闻,既描写了椒江的优美景色,也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没落沉闷的忧郁。诗歌写景言志,抒发了作者立志改造社会的抱负。1938年,宣侠父被国民党特务暗杀,年仅39岁。他以自己一生的奋斗,实现了寻“万代梦”的宏伟志向。可惜啊,斯人早逝,怎不令人感叹唏嘘。

这首七律诗,是宣侠父在19岁时写的。如此年轻,能写出韵律严谨、词句优美、意味深远的诗,实属难得。尽管有些青涩,但文学才华堪称一流,细细品来,让人获益匪浅。

2022-11-01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58773.html 1 3 宣侠父鲜为人知的《登枫山》诗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