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礼标
(晴耕雨读)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家家户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临海市东南沿海的杜桥、上盘、桃渚几个乡镇,旧时,人们尊崇农历的十二月,最后的一天“除夕”谢年。我和小伙伴们对谢年充满了憧憬,谢年意味着过年,谢年有好吃的,谢年后有几毛钱属于自己零用的压岁钱,小伙伴们用手指数,盼谢年那一天早点到来。
因那时人们居住条件有限,大部分的都同一个大院居住,这就需要轮值一家负责购买谢年公用的香烛及猪头。每一年轮值到的这一家,称为“谢年头”。
我家住的大院有十几户,十几岁的某一年,我家轮值到谢年头,我们姐弟四人很高兴,意味有猪头肉吃,有猪头骨煎冻吃。但是,父母则唉声叹气,因为要独自多出一笔买猪头的开支。因为,谢年后猪头归谢年头家。所以,买猪头的钱,由谢年头一家出。
谢年头要负责每家贴春联用的浆糊。谢年的茶、谷、米碟,插香烛用的三字镴台,桌衣,三个橘子,因谢年头是第一张桌子,其余的人家不用这些的。“供佛的香、红蜡烛,贴佛龛下方的‘谢年马’,一串鞭炮,一把单响的爆竹,佛龛的对联”。
香、烛、谢年马、佛联、鞭炮等开支,谢年头核算后,每家均摊,一般每家一元左右。
午后,每家清洗好桌子后,抬桌子到堂前,桌缝要横着放。下午二三时左右,谢年头率先捧出烧半熟的猪头,猪嘴衔着横放的猪尾巴,猪头和猪尾巴放在一起,表示有头有尾,也寓意表示是全猪谢天地。猪头上插五根筷子,菜刀上放一撮盐。
说到烧猪头,把洗净的猪头放在锅中清水中。此时,要把猪尾巴横放猪嘴里,固定好一起烧,有些谢年头不知这个环节,把猪头和猪尾巴分开烧,结果猪头烧熟后,猪嘴闭上了,谢天地时,猪尾巴放不进猪嘴,结果闹了笑话。
谢年头捧出猪头后,每家也陆续捧出各自的供品摆放在自己的桌上,麻糍五双、豆腐五块、馒头五个、一壶黄酒配五个酒盅,半熟的猪肉上插五根筷子,猪肉皮要朝内摆放,菜刀上放一撮盐,摆在猪肉上,称刀盐。半熟的猪头、猪肉切开见血丝,说天上神仙是配享血食的,所以烧半熟见血。哪一家桌子上摆放着“雄鸡”,在当时属小康的标准了。
十里不同风,廿里不同俗。有些村里的谢年加放年糕、豆面、黄鱼鲞、活鲤鱼,活鲤鱼谢年后放生。女主人负责谢年,男当家负责贴春联,换下灶神司命府的对联,司命府的对联不能随便乱扔,要放长流水烧掉。
酒过三巡,香和蜡烛已燃完,每家跪拜天地后,谢年头放爆竹和鞭炮送神。因下午谢年的时间,几乎整村都同步。此时,每个院落差不多都响起了鞭炮的轰鸣声,此伏彼起,犹如电影战争片中的战役总攻。
接下来是进入请老爷、请土地爷、请祖宗的环节。因天地为大,供品规格高一点。老爷、土地爷的供品,规格要小一点。请老爷要把猪肉上插的筷子拔掉二根,麻糍撤走两双。请土地要把猪肉皮朝外,拿走刀盐,谢天地、请老爷,神仙、老爷远道而来不带刀盐的,所以要放刀盐。土地爷是本门的,自家的有刀盐,请土地爷就不放上刀盐了。请好土地爷后,接下来是请祖宗,每家捧出六碗菜肴,放在自己的桌上,八双筷子,八个酒盅。请好祖宗后,谢年各项仪式结束。
把请过的菜重新炒热一下,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饭喝酒,叫“吃封岁”。吃过封岁后洗脸水、洗脚水、洗锅水不能乱倒,要各自存放桶子里,要待正月初一收岁后倒掉。二十多年前人们谢年的观念已转变,进入农历十二月中旬后,逐渐演变成:谢春、谢潮水翻涨、谢吉祥日主好,更有甚者拣日子谢年,说什么日主忌生肖,不吉利,不能谢年,不一而足;有些人天未亮就谢年,每天时不时响起零星的鞭炮声,终日不绝于耳,有如电影中的游击战。
千百年来,一成不变的传统的节日,随着人们的观念转变而转变。旧时,整齐划一的除夕谢年风俗,已渐行渐远。但是,人们对美好愿望一直没变。我怀念少年时的谢年,我家里仍旧坚持旧俗,除夕谢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