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蒋虎雄
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全镇办理信访件132件,其中来信来访45件,网上投诉87件,办结率100%;接办12345热线800件,已办结800件,办结率达100%。
这组数据,对总人口5.5万的仙居县横溪镇来说,殊为不易。它的背后,是该镇对信访工作体系的全力重塑。
横溪有村(社)34个,矛盾纠纷面广量大。去年初,该镇探索构建村级“753”、镇级“152”初信访化解机制,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早化小”,从而进一步推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7天内至少3次调解
去年9月中旬,因隔壁邻居做工艺品外加工,喷漆过程有气味,张阿婆上门“理论”,称影响了自己的生活。期间,她情绪激动。
谁也没想到,当天下午,张阿婆在家昏迷,送医后诊断为脑充血并于10天后死亡。家属认为其系“气死”,要求邻居承担赔偿责任,邻居则认为喷漆与张阿婆死亡并无因果关系,只愿出于道义作适当补偿。
双方都叫了人,事态眼看就要失控。事发地山枣园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沈海富率村干部、乡贤等及时介入,多次组织调解后,双方签订调解协议,一场随时可能发生的冲突就此化解。
矛盾纠纷发生后,第一时间有人管、有力管,这正是横溪镇村级“753”化解机制的核心指向。
“我们要求,初信访发生7天内,所在村须组织驻村干部、村党员干部、网格员、‘两所一庭’工作人员、当事人亲友等5股以上力量,实行3次以上调解。”该镇党委副书记蒋炜烽介绍。
据统计,这一机制实施一年多来,横溪各村累计调解成功各种矛盾纠纷63起。村内的“问题”,大多得以化解在源头。
“152”包案化解机制
那么,虽经努力,但村一级仍然无法化解的矛盾纠纷如何处理呢?
横溪镇的做法是:落实“152”包案化解机制,由镇里一名班子成员包案,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镇、村干部及其他力量,至少调解2次以上,用最快的速度,把相对复杂的矛盾化解在当地。
这里有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陈某是上沈村程岙自然村的低保户,先后4次被村民沈某家养的狗咬伤,总共花了三四千元医药费。村里组织调解时,沈某要求陈某提供被咬时的照片或视频,否则不肯赔偿。
这样的证据,陈某根本无法提供。此事拖了下来,村里无法化解,上交到了镇里。
去年9月,镇里牵头,组织镇东办事处、下沈村、镇巡调组等单位一起,对这一纠纷进行调解。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沈某的儿子最终同意一次性支付给陈某医药费、误工费、交通费等各项损失合计3500元整。
针对陈某生活困难的实际情况,镇里另外给予其1000元困难补助金。此事得以圆满解决。
“三件法宝”促落实
新农村改造时,有村民对自家房屋被拆除提出异议,村干部却推诿不管,叫其找镇里解决,导致该村民边打官司边信访。
去年年底,因为此事,张庄村党总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副书记兼村监会主任、村委会副主任三人,分别被镇里给予诫勉谈话并扣发相应绩效奖金、停职教育等处分。
为了将村级化解矛盾纠纷的责任落到实处,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群众家门口,横溪镇建立了“三个一”机制,实行权责追溯。
蒋炜烽将该机制称为“三件法宝”。
首先是“一单明权责”,采用《信访交办单》明确事项领办人、主办村等相关责任人,确保责任可溯。其二是“一本录全程”,即统一印制《矛盾纠纷调解笔记》,要求责任人对调解过程进行如实记录。
“此外,我们制定了信访工作考核办法,将信访化解稳控与镇村干部、网格员的绩效工资挂钩,与镇干部的职级评聘和职务晋升挂钩,以考促干,以考罚劣。”他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