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我市不再提供社会面常态化核酸检测采样服务。自此,分布在大街小巷的核酸小屋功成“下岗”,成了闲置的社会资源。来看看台州各地的核酸小屋“变身记”。(据《台州晚报》3月10日2版)
@淘汰:核酸小屋完成历史使命后“转岗再就业”,为市民提供各种爱心服务,给大家带来惊喜和满满的幸福感,成为各地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华丽“变身”物尽其用,赞!
@水手:做好数量庞大的核酸小屋“再就业”文章,需要城市管理者做好调研、科学谋划、分类施策,统筹协调,也需要让市民参与其中,“接盘”之后让它们发挥更大作用。
@苦茶子:希望核酸小屋改造能因地制宜,兼具美观和实用价值,同时也期待更多新的尝试与探索,让每一个“小转变”,都能“转”到人们心里,真正使市民感受到便利和温暖。
▲小修小补”去哪了?不少市民四处寻找却无功而返。近日,记者走进街头巷尾,寻找城市里的“小修小补” ,可“小修小补”,街头难觅踪迹。(据《台州晚报》3月10日3版)
@恋歌:正所谓“缝缝补补又三年”,人们对“小修小补”服务的需求一直存在,通过“小修小补”让自家的闲置资源“活”起来,服务的是百姓“大民生”。
@轨迹:可以划定一定的公共区域用于从事“小修小补”设摊经营;也可以利用好商业设施、小区公共设施的“边角料”,制订精准管理措施,让这些手艺师傅能安安心心守摊子、搞经营。
@等风来:生活不只是高档商超,更是街头巷尾的日常,只有当城市管理和“小修小补”不再是对矛盾体,后者才能在百姓的生活圈里扎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