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痨来袭,别让结核菌找上门

台传媒记者颜敏丹

3月24日是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

近年来,我市肺结核报告发病率从2019年的45/100000左右下降至2022年的35/100000左右,呈逐年下降趋势。

结核病如何预防?如果科学治疗?近日,记者采访了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防制科工作人员杨利,请她讲讲这方面的知识。

一问: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呼吸道传染病,除了毛发和牙齿外,全身各个器官都可能感染,但它主要感染肺部,称为肺结核。国外“白色瘟疫”指的就是肺结核,而在国内肺结核被称为“肺痨”,是我国乙类传染病。

二问:肺结核是怎样传染的?感染后的症状有哪些?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人都有可能被感染。

患者在咳嗽、说话、唱歌、打喷嚏时,会产生大量含结核杆菌的飞沫,这些较大的飞沫落在地面,较小的飞沫会在空气中漂浮,被周围的人吸入后,就有一定的感染风险,但绝大多数不会发病,即潜伏感染。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为咳嗽、咳痰,有些还有胸痛、乏力、体重减轻、发热等。

三问:什么是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人群是结核病的潜在患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大约有20亿人感染了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我国有近2.5亿—3.5亿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是结核感染负担最重的国家之一。潜伏性结核感染者中,约5%—10%的人会在一生中发展成为活动性结核病患者,成为新的结核病传染源。对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LTBI)进行筛查和实施有效的预防性治疗干预,可以实现60%—90%的保护效果,显著降低结核病发病风险,减少结核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是防治结核病的主要举措之一。

四问:预防性治疗的重点对象有哪些?

1.与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5岁以下儿童结核感染者;

2.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中的结核感染者,或感染检测未检出阳性但临床医生认为确有必要进行治疗的个体;

3.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的学生等新近感染者;

4.其他人群:需使用肿瘤坏死因子治疗、长期应用透析治疗、准备做器官移植或骨髓移植者、矽肺患者以及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的结核感染者。

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的主要是以上几类人群,但是1—3类为重点对象。

五问:得了肺结核后能治好吗?

得了肺结核,一定要配合医生、遵从医嘱,严格坚持规律服药,绝大多数肺结核是可以治愈的。普通肺结核疗程至少需要6个月,一般活动性肺结核在规范治疗1个月左右,其传染性也大大降低。但是如果不遵守医嘱,不规范服药,结核杆菌可能就对药物产生耐药,变成难治的耐多药结核病。2022年,我市肺结核患者成功治疗率达到93.75%,而耐药患者成功治疗率则为67.31%。

六问:哪些情况下会得耐药结核?

一种情况是经呼吸道感染。耐药结核病人会播散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如果正常人吸入的呼吸道飞沫或者尘埃中带有耐药的结核分枝杆菌,就会造成感染,在免疫力低下时一发病就是耐药结核。另一种情况是普通结核发展成为耐药结核。普通结核病人治疗原则是“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五大原则,任何一个原则没有遵守到,都可能造成耐药。

七问:万一得了耐药结核,需要怎么做?

最重要的就是遵医嘱,坚持服药,定期复查。

为什么说需要坚持?一个是疗程长,即便是新的短程化疗方案,也要9个月;另一个是会有不良反应,耐药治疗方案是4种药,多的需7种药联合用药,所以不良反应会比普通肺结核多一些,比如恶心、呕吐、乏力、关节痛、皮肤瘙痒等。要正确看待不良反应,一般轻微或短暂的不适,且不影响日常生活,则不需要干预,在身体适应药物以后,症状会逐渐消失或缓解;有些不良反应,比如皮肤变黑,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治疗结束后会逐渐恢复正常;如果不良反应已经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或者出现失眠、眩晕、焦虑、沮丧等不良反应,则应尽快到定点医院就诊,切忌擅自停药或减药量,否则会影响疗效甚至导致更严重的耐药。

八问:学校发现肺结核患者应该怎么办?

学生如果发现同学患有结核病,应向班主任、校医务室报告,并配合学校接受筛查和调查。学校发现肺结核患者后,要及时告知当地疾控中心;配合疾控中心组织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要关注与病例同班级、同宿舍学生及授课教师的健康状况;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生,对符合休学条件的学生患者,应当开具休学诊断证明。学校根据休学诊断证明,对患肺结核的学生采取休学管理。患者经过规范治疗,经检查达到复学标准后,医生可开具复学诊断证明。

学校需要规范开展休复学学生和休复课教职员工的管理,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做好在校治疗学生和预防性治疗学生的服药管理。

九问:如何预防肺结核的发生?

加强营养,适当锻炼,增强体质。多吃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的食物。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传染期内应尽量不去公共场所,多到户外开阔的地方活动。单独房间居住,多通风晾晒,照顾患者的家属应佩戴医用口罩。咳嗽打喷嚏需掩口鼻,勤洗手。

做好情绪管理。负面情绪会不知不觉地影响治疗的信心,甚至影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观感受,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取得社会支持。家人对患者要多关心照顾,社会给予关怀,减少歧视。

2023-03-2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69994.html 1 3 肺痨来袭,别让结核菌找上门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