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川书院迷踪

灵岩山小瀑布。 孙金标摄

台传媒记者吴世渊

黄岩樊川书院,最早建于朱熹讲学处。但朱熹讲学处在哪,樊川书院的始建地点又在何处,史料历来说法不一。有的说在杜家村,有的说在灵岩山,也有的说在六潭山,令人摸不着头脑。

朱熹一生中两次到过台州。第一次,是在绍兴二十一年(1151),那年他21岁,考中了铨试(宋代官员选拔考试的改革,重法律与实操),来到台州黄岩灵石山拜访谢伋。

谢伋,官至太常少卿,自号“药寮居士”,是一位精通药理的儒学家,与朱熹的父亲朱松关系甚好。此行,朱熹写下《题谢少卿药园》二首,后来编入他的诗集《牧斋净稿》之首。

第二次,即淳熙九年(1182),朱熹巡历台州28天,主要精力都放在弹劾台州知州唐仲友上面。或许在这段时间里,他来到黄岩,与当地学子们见了面。

宋代文人笔记发达。假如学生们聆听了夫子的话语,自然会将此次讲学的内容、老师的音容笑貌,事无巨细地记录下来,藏之名山,传之后世。

不过,目前已知的宋代文献中,如杜范的《清献集》、车若水的《南湖先生文集序》、程公许的《杜清献祠堂记》等,都没提到过朱熹在黄岩讲学一事。晚至元末明初的《新创文献书院记》《重修杜清献祠堂记》等,也均未提及。

黄岩文化史上如此重大、值得大书特书的事件,居然在同时代和稍晚时代的文献里难觅踪迹,这不科学。至于在朱子讲学处建起的樊川书院,也就更无从说起了。

如前文所述,目前已知关于樊川书院最早的记载,是在谢铎《赤城新志》的“学校”类目中:樊川书院,在黄岩县杜家村。晦庵先生与南湖、方山二杜公讲学之地,旁有擘翠亭,亦先生所建。

《赤城新志》成书的时间,为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距离朱熹等人生活的年代,已过去两百多年。不知道谢铎写此条,是他手头有未传世至今的材料,还是仅仅依凭传说。

此后成书于万历七年(1579)的《万历黄岩县志》,在“樊川书院”一条,引用了《赤城新志》的讲法:“在江北去县五里,宋文公朱子与南湖、方山二杜公讲学之地,旁有擘翠亭亦朱文公所建。”

但事实上,根据《嘉定赤城志》记载,擘翠亭,位于黄岩县北十里的灵岩山,为宋庆元四年(1198)黄岩县令常濬孙所建,而并非《赤城新志》所说的朱熹。晚清学者王棻在点校《赤城新志》时,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在按语中写到:“既云旁有擘翠亭,则书院当在灵岩洞,不在杜家村矣。”

在清代的《光绪黄岩县志》中,樊川书院则被定位到了江北六潭山下。根据该县志的描述,黄岩县北一带青山,从西向东,分别是黄土山、翠屏山、灵岩山、紫霄山、六潭山、净土山、杜崎山。六潭山下和灵岩山,显然有一定距离。

一处旧址,居然有三种不同的说法,“传说中”的樊川书院究竟在哪?

今天不少黄岩的历史研究者们,认同王棻的说法,认为樊川书院在灵岩山。不久前,在黄岩区政协文史专员周建灿带领下,我们登上灵岩山,在一小瀑布旁,见到一处用大石块垒成的地基。地基高低不平,上面密布着藤蔓,可见年代久远,当地的村民称之为“书院基”。相传,这就是樊川书院的旧址。

“如果要证明‘传说’,需要考古工作者对这处遗址进行发掘。”周建灿说。

总之,以现存的权威文献看,我们无法确定朱熹是否亲临黄岩讲学,只能推测这是一种传说。到了明清时期,人们普遍相信了这一传说。而朱熹对黄岩文教事业的发展,及对后世学术的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对黄岩教育史而言,这才是最大的财富。


本版参考文献:《赤城新志》《万历黄岩县志》《光绪黄岩县志》《黄岩县教育志》,《朱熹与台州新考》/吴万红

2023-04-2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72635.html 1 3 樊川书院迷踪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