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明强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青年精神的代表和集中体现。大陈岛垦荒精神体现着强烈的青年特征,它在培养时代新人中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高职院校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实施好“垦荒精神立心”工程,使大学生能更好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这有助于培养其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一种人文精神与实践精神相融合的价值理念。实施“垦荒精神立心”工程要因时而进,运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贴近学生实际,形成“垦荒精神立心”的全新培育体系。
(一)“垦荒精神立心”制度化。高职院校应把“垦荒精神立心”作为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程来抓,形成制度化。一是高职院校应专门成立“垦荒精神立心”工程领导小组,由校领导担任组长,统筹规划,明确分工,制定工作职责及目标任务;二是制定《“垦荒精神立心”实施方案》,结合各校实际,明确实施“垦荒精神立心”工程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和实现途径等;三是定期召开“垦荒精神立心”座谈会、分析会和总结会,有组织、有计划、有部署地扎实推进“垦荒精神立心”工程。
(二)“垦荒精神立心”阵地化。阵地建设是实施“垦荒精神立心”工程的重要载体。一是设立垦荒精神研究所。组织和选聘若干名校内外专家学者,加强对高职院校“垦荒精神立心”的研究和宣传,形成一批有价值、可操作的成果。二是建立垦荒精神志愿队。把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志愿活动相结合,依托垦荒精神志愿队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志愿活动中培育和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体现大陈岛垦荒精神的价值性和实践性,增强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感召力,从而使其他学生也对大陈岛垦荒精神产生情感认同。三是成立垦荒精神社团。社团定期召开大陈岛垦荒精神社团线下活动,通过组织读书会、分享会等活动,让社员深入了解大陈岛垦荒精神,并组织优秀社员编垦荒情景剧,重演当年大陈岛垦荒情景,再现当年垦荒队员的峥嵘岁月,可在学校进行展演,使社团更具影响力、感召力,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垦荒精神社团,并发展为培育和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示范组织。四是建立垦荒精神宣讲团。宣讲团成员择优选拔一批有志于弘扬和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教师和学生,面向全校师生定期开展大陈岛垦荒精神宣讲活动,深入浅出地阐释大陈岛垦荒精神,形成宣传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浓厚氛围。五是开设网上大陈岛垦荒精神学习园地。定期发布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视频、新闻、故事等等,开设讨论专区,营造网上大陈岛垦荒精神培育的良好氛围。
(三)“垦荒精神立心”课程化。实施“垦荒精神立心”工程,需构建专业课程、思政课程、劳动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将大陈岛垦荒精神培育融入教学各环节及全过程。一是构建以大陈岛垦荒精神为理念的专业课程体系。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元素,把“垦荒精神立心”同课程内容紧密结合,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弘扬和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二是构建以“垦荒精神立心”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思政课教师共同组建课程开发小组,开发若干大陈岛垦荒精神读本,打造若干大陈岛垦荒精神精品课程。在思政课程模块中增加大陈岛垦荒精神的内容,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主渠道作用。三是形成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内核的劳动教育课。第一,开设辛勤劳动体验课。安排学生每周1至2个课时投身劳动中,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精神,体会到劳动的价值和快乐。第二,开设志愿服务课。成立学生志愿服务队伍,让他们参与敬老爱老、植树护绿、社区清扫、义工服务、环境保护等义务劳动,感知奉献精神。第三,开设科普创新体验课。针对劳动新形态,注重新兴技术支持,借助高科技手段让学生认识劳动技术发展的最前沿,并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创新。此外,丰富大陈岛垦荒精神教学形式,将专题教学与现场教学、体验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四)“垦荒精神立心”实践化。实施“垦荒精神立心”实践行动,强化载体推动、实践养成,要构建专业实践、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陈岛垦荒精神培育实践体系,推动大陈岛垦荒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是建设大陈岛垦荒精神实践基地。一方面在校内建立大陈岛垦荒内容展陈馆,建设大陈岛垦荒精神的虚拟现实体验基地和校企合作示范体验基地。另一方面在校外建立一批大陈岛垦荒精神实践基地,如在大陈岛或社会组织等设立若干个大陈岛垦荒精神实践基地。二是丰富实践内容和形式。一方面,建立大陈岛垦荒精神理念的产教融合实践基地。在企业实践中融入大陈岛垦荒精神,提升认同感和职业能力。另一方面,制定大陈岛垦荒精神价值的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对大陈岛垦荒精神培育与传承的有效探索和尝试,高职院校学生可在师徒技艺传承中弘扬和践行大陈岛垦荒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