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的民生“热”情之“冷职业”》系列报道

制冰工人:在“冰火两重天”中穿梭

制冰工人正在冷库用铁钩搬运冰条。

台传媒记者李筱筱文/摄

8月2日清晨4点30分,在椒江区海门街道的一家制冰厂内,制冰工人余海熟练地操作吊机将一排铁质冰模具吊起,放入化冰区脱模。车间外,已有客户在等候购买。

许多人都觉得夏日在冷库里工作是挺惬意的一件事情,事实并非如此。进库、钩冰、出库……因为工作需要,余海每天进出冷库运冰四五十次,在-10℃的冷库和30℃多的温度下来回穿梭,在冬夏两个季节间来回切换,是工作的常态。天气热时,冷库外温度近40℃,最高温差近50℃,他体会着“冰火两重天”的别样滋味。

在氤氲的水汽中,一部分新生产的冰条被运出冷库装车,另一部分则暂时存放在冷库中。冷库门开启,一阵寒气从“冰窟”涌出,直往身体里钻。从冷库出来,因为温差的缘故,皮肤还会有灼热感,戴着眼镜,镜片上迅速覆盖一层雾气。

往返于“冰火两重天”的工作环境,余海的衣衫仍经常被汗水浸湿。他打趣道,“这份冷差事并不解暑,他的夏日解暑小秘方就是多喝水。”

忙活至午间时分,前来购买冰条的客户逐渐少了,余海见缝插针地在制冰厂入口处的沙发上抓紧休息一下。但没多久,又有客户前来购冰。余海起身,穿上棉衣、戴上防水手套,继续进入冷库搬运冰条。

制冰是个体力活,每块冰条有200斤重,搬运和储存都要靠人工完成。刚开始工作时,因为冰条较重,余海有些不适应,手部十分酸痛,工作1个月后,才慢慢适应。

有时候不小心,余海会被冰条磕到或砸到脚。“这些都是小事,很正常。”余海笑着说,进出冷库最好做好保护,不然容易得关节炎。

在这个行业干了10余年,夏日“冰火两重天”,对他和他的同事来说已习以为常。随时有客户来买冰条,因为没有固定时间,余海和同事就时刻待命,只要有车开过来,他们就马上投入工作,去冷库运出冰条。

制冰厂负责人孙先生介绍,他们从1986年就开始制冰,至今已有近40年。每年7到9月,是制冰厂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制冰车间内,有两块场地,每块场地一次能制作500余块冰条,忙时大家一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

“多的时候,冰条日销售量达100多吨,台风天时,会受到一些影响,但一天销售也有60余吨。”他说,冰条主供椒江的菜场、工厂等,如万济池菜场用的冰,大多是他们制作的。

2023-08-11 《高温下的民生“热”情之“冷职业”》系列报道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80800.html 1 3 制冰工人:在“冰火两重天”中穿梭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