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敬业
(翻译家、华东师范大学法语教授)
重阳节前,一行台州银发老乡友来到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的樱桃河畔,看望今春远嫁此地的“黄岩囡”。闺阁大号叫“永宁橘园”。
看到橘园中已经挂果的70棵生机蓬勃的橘树,想到“宝贝囡”嫁到正在“努力建成引领育人创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好人家,领衔的娘家人,全国政协原委员、湖南大学校长翁祖泽教授不禁脱口而颂:“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故里橘园分外香!”
而我,促成这桩“美满婚姻”的媒人,喜从中来,一幕幕往事立刻浮现出脑海。
经历了三年令人压抑的新冠病毒疫情后,我们在企盼中迎来了2023年。元旦早晨,在我手机上海量的祝福信息中,突然跳出一条不带表情包的文字:“何老师,我们想在外语学院周边的空地上种几棵橘树,你觉得可以吗?”这个灵光一闪的创意来自华东师大外语学院党委书记,一位充满工作激情、热爱教育事业的老师。
我忽然觉得眼前出现了故乡橘林的景色:泛着深绿色幽光的叶片中一盏盏红色小灯笼似挂着的橘子,故乡的女诗人曾把它们形象地比喻为挂在绿树上的小太阳!而屈原《橘颂》的赞美“苏世独立……秉德无私”也隐约在脑海中鸣响。我毫不犹豫地回复道:不光可以,而是太好了!联系橘树由我负责吧!
我之所以自告奋勇揽下此事,因为我的故乡是“中华橘源”黄岩,谁人不知黄岩蜜橘名扬四海啊!而华东师大又是我读书、教学和生活了60多年的地方。能以橘树作为纽带,把生养我的故乡和培养我的学校联系起来,我当然义不容辞。
我立刻把这个瞬间产生的想法微信告诉了同样出身于教育事业岗位,对文化建设十分重视的黄岩区政协主席,征询他的意见。当天晚上,我就接到他肯定的回答:没有问题,全力支持!更令我激动的是他热情诚挚地建议:橘树最好成林!我的思路豁然开朗起来,马上把这好消息转告了创意者。听到这个出乎意料的喜讯,她和我一样的激动。我们几经来回探讨,从校地合作和文化意义的角度不断完善切实可行的计划,于是,在华东师大闵行校区建立一个橘园新地标的构想逐渐完整起来了。当我接着收到外语学院的创意策划书,读到“橘者,醒世独立,秉德无私,忠贞高洁,声誉广远。黄岩,千年古城,中华橘源,宋风雅韵,春日无限。华东师大,育人育才,立德为先,筑梦未来,会聚群贤。师,甘为人梯,生,敢为人先”时,感到起初仅仅为增添一个景观的想法格局显然太小了;通过文化影响来培育国家栋梁人才,才是此次行动的目的。
一个个鼓舞人心的喜讯接踵而至。黄岩区政协主席向我转达了黄岩区委书记的亲切鼓励:一定要把这件好事办好!他自己更是亲力亲为,率领一个包括浙江柑橘研究所专家在内的代表团先期来到华东师大上门踏亲。黄岩“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的三张闪亮名片亮相在书声琅琅的高等学府。校、地合作,门当户对;“订婚”水到渠成。而橘姑娘出嫁旅程更令人难忘:娘家人农艺大师为把橘树姑娘体面出门,不惜增加运输成本,让株株橘树直立在十轮大卡上,连夜从黄岩永宁江畔运送到华东师大的樱桃河畔。黄岩区对华东师大表达的深情厚谊令师生们感动不已!
校地双方商定的闺阁芳名“永宁橘园”具有深远涵义:一为橘树来自中华橘源黄岩这座古称永宁的历史名城;二是“永宁”符合当今世界和平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夙愿。
3月10日,在新中国第45个植树节之际,“永宁橘园”捐建仪式暨植树文化节在华东师范大学樱桃河畔举行。仪式隆重而又充满文化气息:“陪嫁声乐”是黄岩区政协秘书长展现千年宋韵文化的“江南有丹橘:宋韵文化的十个侧面”讲座;建园现场蓝天白云,艳阳高照,伴随着清雅民乐,蹁跹民舞,悠扬昆腔,西欧小唱,一派浓馥盛景。在众多国内主流媒体的报道见证下,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永宁橘园,成为了华东师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新地标!
“元月求橘、桃月橘嫁 、四月橘香、六月橘实、八月橘圆、十月橘红”。永宁橘园如此迅速地诞生,让我再次悟出一个道理:对于利国利民的事要敢于创意,加上群策群力、踏实苦干,任何梦想都可以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