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包建永
从4月11日发表第一组报道,到11月16日做完最后一期书院,“探访台州书院文存”大型融媒体行动终于告一段落。此次活动,我们基本以每周推出一组报道的频率,共探访了32家书院。
这是一次对台州书院历史的梳理,书院培养造就优秀人才的集中呈现。这也是一次对崇文重教传统的巡礼,是一次系统总结和文化寻根之旅。
通过此次梳理,我们发现,台州传统文化中,最宝贵的品质是“气节”。无数仁人志士宁折不屈、不畏强权、心系苍生的品质,激励着一代代台州人,推动台州文化的走向,最终塑造了台州人的性格,鲁迅总结为“硬气”。
两宋时,台州多种思想兼容并蓄,多头发展。尤其进入南宋,大批北方来的官员和学者或在台州任职,或选择在台州定居,推动了各种社会思潮在台州交锋。朱子理学、心学、金华学派、永康学派、永嘉学派等都在台州留下痕迹。此时,台州人才济济,光宰相、副宰相就有14位(包括客籍)。
南宋以后,理学在台州占主导地位。元明清三代,其中两代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台州又是反抗极其强烈的地区,民族气节是怎么也绕不过的一道命题。多方面原因,台州人在气节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方孝孺、齐周华等一批典型“硬头颈”的出现,绝非偶然。
故宋后,台州多气节之士,少治世能臣。
同时,我们也看到,把气节看得高于一切的台州人,刚强有余,圆融不足,善于独善其身,不善于激浊扬清。比台州起步晚的温州,自南宋以来,主导的是永嘉学派(事功学派)。他们积极走出去,重实干,以实绩为落脚点。这是古代台温两地最大的文化差异。
本次探访台州书院文存,我们看到,大多数书院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前人遗留下来的资料极少,整理难度极大。以我们走访的32家书院为例,仙居桐江、椒江东瓯是保存较好的书院;黄岩灵石、三门双桂,是保留下了部分古建筑的书院;黄岩九峰、温岭方岩、玉环皆山等,是在旧址(或附近)重建的书院。更多的书院,无迹可寻。
我们一开始以为,临海作为一千多年的州治、府治,是台州文化中心,知名书院多,会留下一些古迹,可是找遍临海,没有一处书院保留下来,许多书院遗址也难以确定。天台山文化深厚,史上书院也不少。但找遍天台,古代书院留下的史料很少很少。我们经过仔细甄别,才找到文明、蓝洲这两家清代中后期的书院,稍有内容可写。
在此过程中,我们得到了本中心新视觉部和文化生活频道节目部的大力支持,使融媒产品更加丰富,呈现方式更加多样。
书院文化是台州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次探访,我们也深刻意识到,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基因、思想的根,另一方面,文化很脆弱,一旦断层,就很难接续。
本次探访的最大意义,也许就是进一步看清了台州文化传统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