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吉鸿 /讲述 台传媒记者 陈伟华 /整理
宋韵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古典精神的高峰,而宋词是核心载体,不仅反映了宋韵的多元性,还以经典化的方式,塑造了认识宋韵的维度。11月26日,在路桥图书馆南官人文大讲堂,热爱诗词赋联、作品曾多次全国获奖的诗人徐吉鸿带来一场《品宋韵 学宋词》的讲座。记者筛选了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五维度看宋代文化
宋代,上承汉唐、下启明清,文化成就达到了中国古代文明最辉煌的时期。无论是文学、艺术、科技、哲学,还是生活习俗,都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具体而言,我认为宋代文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文学,宋词、宋诗、话本等文学形式,是宋代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宋词以婉约派和豪放派为代表,展现了人们丰富的情感世界,宋词大家频现。
二是艺术,在书法、绘画、雕塑、建筑等领域,宋代艺术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比如文人画兴盛,著名的书法瘦金体(宋徽宗赵佶所创的一种字体),建筑风格多样,讲究精致细腻,瓷业和铜器制作更是达到了巅峰时代。
三是科技,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印刷术、火药,在宋代都有了新的发展。此外,天文观测、医学等领域,也取得显著进步。沈括的《梦溪笔谈》更是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
四是哲学,理学、心学等哲学思想在宋代兴起,这对后世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是生活习俗,宋代的生活习俗,别具一格,比如市民文化兴起,节日习俗丰富多样,饮食文化讲究精细等。元宵节的灯会、清明节的扫墓、端午节的龙舟竞渡、中秋节的赏月活动……这些习俗在宋代已经相当成熟,至今仍在沿用。
风雅处处是平常
身处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感受宋韵之美、风雅日常,或许正是我们寻找内心宁静、品味生活之美的一剂良方。
被誉为“宋韵四雅”的插花、点茶、挂画、焚香,在宋朝盛极一时,至今仍然深受人们喜爱。
插花,就是通过搭配各种花卉,展现出花的美和生命力。宋朝时期的插花艺术,注重花材的选择和搭配,追求自然之美。点茶,就是通过控制热水和冲泡茶叶,使茶汤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质感。宋朝时期的点茶艺术,注重茶具的选择、摆放,以及冲泡的技巧。如《茶具图赞》中的十二件茶具,又称“十二先生”,再如宋徽宗赵佶写的《大观茶论》中,就详细地介绍了点茶的步骤和技巧。
而挂画,在宋朝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通过将画作悬挂在墙上,营造出一种艺术的氛围。挂画艺术,很注重画作的选择和搭配,以及墙面的装修。而宋朝时期的焚香艺术同样讲究,注重香料的选择和配制,以及焚香的技巧。宋代香炉一般有万字纹和寿字纹,下面加热,上面隔片放香丸,环保无烟。
李清照的《如梦令》
《如梦令》的词谱正格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无疑,李清照的《如梦令》更加流芳溢彩,充满才情。关于李清照两首《如梦令》的写作时间,存在多种说法。
一种观点是根据陈祖美编著的《李清照简明年表》,认为两首词创作于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前后。但另有观点认为,创作时间应该都在李清照婚后,从18岁到23岁之间。
我们可以想象,李清照和夫君赵明诚,漫步在溪亭边,陶醉在湖光山色里。她不禁诗兴大发,咏出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首词描绘了李清照对溪亭美景的喜爱和愉悦的心情。“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表达了她对大自然的留恋,对无忧无虑生活的向往,而“误入藕花深处”“惊起一滩鸥鹭”,则展现了她顽皮活泼的一面。
不久后,赵明诚赴外地任职,两人分隔两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通过描绘风雨中的海棠,表达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深深思念,以及她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以问答的形式,展现了作者对物是人非的感慨,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则以景喻情,寓意着生活中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
两首《如梦令》,都是李清照的代表作。前者展现了李清照热爱自然和追求自由的精神,后者则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这两首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深受后人的喜爱与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