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陈伟华
二十五年的时光,弹指一挥;九千一百日的历程,波澜壮阔。在路桥区金清镇,有一所学校,二十五年前在滨海小镇雏形已成;有一个梦想,二十五年前在村民心中孕育。它即是从昨天走出,沐浴今朝明媚阳光的“明珠”。12月12日,在台州明珠外国语学校二十五年华诞的前夕,记者走访这所学校,探寻他们带给民办教育机构的经验与启示。
校园见闻
午后的校园,书声琅琅。
“以前这是块荒地,有学生会在这里玩耍。我们经过几个月的修整改造,现在已成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基地。它的面积有20亩,10亩种花、10亩种菜。有时我们会组织中学生走入田间课堂,为他们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台州明珠外国语学校董事长陈宗川说。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见一些学生忙碌于菜园,还有一些学生徜徉于冬日的花海。
为了锻炼劳动能力,使同学们在毕业以后更好地适应社会,近年来,该校把农业生产与设立的经营管理课目有机结合。
学校还把土地落实给各个班,由学生自主管理。分得土地的班级自耕自种,3月种植玉米,9月种植蔬菜,有大白菜、芥菜、萝卜、菠菜等品种。丰收时节,他们就从班级负责的菜园里挖来新鲜的蔬菜,供应给学校食堂。这样既有助于同学锻炼,增强经济头脑,又能节省学校开支。
“辛苦铜钿快活用”,这种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明珠师生所接受。
记者问现场的一位同学:“种菜是否会影响学业?”她回答:“我们在课余时间劳动,各班采取轮流的方式。种菜开阔了视野,对同学们的学业有益而无损。”
踏进学校食堂,爱惜粮食的氛围浓厚,“少盛一点、吃净一点、再添一点”的标语,使节粮意识深入人心。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通过节粮宣传,餐盘里剩下的饭菜明显少了。以前有个别学生随意性强,浪费现象严重。通过劳动体验,他们知道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果实的来之不易。”
陈宗川想得更多、更深:“中国是人口大国,节粮要永远坚持。我希望在学校,强化节粮意识不要一阵风就过去了。”
教学舞台
农忙务农,农闲捕鱼,有空才去学校读书,这是少年陈宗川真实的生活写照。
他在新河中学念完初中,因家中经济拮据,又逢“文革”,不得不辍学在家。为了让母亲及弟妹过上好一点的日子,1971年,15岁的他开始跟随父亲出海,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但每次一有空,他便会捧书苦读。
1978年,他考入台州师专。1981年8月,他被分配到金清分水中学任语文教师,从此与教育结下不解之缘。
很快,他成了青年老师的标杆,与数学老师徐跃明、物理老师金云地一道,搅动了一池春水,给路桥教育界带来活力。
之后,他调入金清中学,任该校及下属8所乡级初中的语文教研组组长,并任初一(1)班班主任。这个班有个励志的口号:“有什么竞赛,我们定能有什么获奖!”三年下来,又是一个丰收年。
昔日为捕鱼人的他,逐渐成长为故乡教育舞台上一位桃李满天下的老师。
办校初衷
1998年12月17日,陈宗川创办明珠外国语学校。它由原来的分水中学改制而成,一所老教师记忆中典型的乡村学校,如今早已告别老、破、旧,换了新颜。
在当时,陈宗川行动之大胆,令好多人费解。有人说,快50岁的他,从零开始,想要证明什么?还有人说,他倘若能成功,那真是太阳从西边出来……
放弃“铁饭碗”,离开公办学校,陈宗川并没有过多思量,他的决定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陈宗川开玩笑说:“即使我出去被打败了,回家还有稀饭喝。”至今,台州明珠外国语学校已有学生1300多人,甚至有从省外慕名前来求学的学子。
陈宗川谈起创办这所民办学校的初衷,源于这样一种现实:当地经济比较发达,人们的经商意识很强,但一些家长忙于经营,无暇顾及孩子,只会给孩子钱打发了事,家庭教育几乎为零,甚至起负面作用;周边环境也不好,镇上个别网吧常有未成年的孩子进出;本来应在学校好好上学的孩子,有的竟然拉帮结伙,打架滋事,导致社会不安定因素产生;还有一些家庭出现变故的孩子,或者是偏科厌学的孩子,在学校得不到很好的照顾,成为教育中的“困难群体”。
“我认为真正的教育,就应该体现在这些‘问题孩子’身上。为了给他们找到一条重新走上坦途的路,撑起一片温情的教育晴空,我想办一所寄宿制学校,打算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三流’甚至是‘不入流’的孩子们的发展搭建桥梁,实现一个教书人的真正价值。”陈宗川说。
当时,陈宗川与当地教育部门签订合同,由他负责办学、造校舍和招师生。经过他的努力,路桥区教育部门批准其成立路桥明珠外国语学校,并任命他为校长。
但是,新办学校需要启动资金98万元,单是首付款,也需要30万元。这对陈宗川而言,无疑是一座沉重的大山。1998年上半年,他就在求亲戚、找朋友,挨家挨户地借钱中艰难度过。直至学校招生开学,他才吃了一颗“定心丸”。之后,他一直坚持以质量立校、以特色强校,做教育的有心人,做学生的引路人。
在办学中,学校逐渐形成“校内无差生、管理无疏漏、教学无副课、育人无小事”的“四无”办学育人理念和“全面管理、全员管理、全程管理”的“三全”特色管理模式,在同类兄弟学校中崭露头角。
特色教育
今年9月10日,该校秉承“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开启“以孝治校”的先河,全体师生身着汉服齐聚操场,隆重举行了“216孝道教育”启动仪式。
活动在全体同学诵读《弟子规·入则孝》中开场,同学们铿锵有力的声音,响彻校园上空。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物皆有灵性,人应有孝德。”高二学生罗敏瑜用洪亮有力的声音,诵读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一文。感人的话语,回荡在师生们的耳畔。
袁璐老师吟诵了《诗经》中的《小雅·蓼莪》,满腔深情地吟出了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怀念,以及不能回报父母的遗憾与痛苦。
高二学生王佳琪的母亲表示:“学校开展孝道教育后,孩子的改变很大。以前,孩子回家总是抱着手机不放;现在的她,很愿意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这一活动让中华传统的孝道文化根植于师生的心中,让美德润泽心田,在全校营造了感恩父母的良好氛围。
多年来,明珠就像一块强大的磁石,深深地吸引着师生们。尤其在对“问题孩子”的转化中,学校做出了不少成绩。
陈宗川惦记着从明珠走出去的许多学子。比如早年的学生吴东洲,曾经无心读书、玩世不恭,在陈宗川等师长的帮助下,他成长很快。毕业后,他忘情于丹青,创作出不少佳作,现成为国内80后知名青年画家,是中国山水画创作院画家、中国山水画学会会员;还有学生梁健,持续精进、自强不息,现担任台州市薇丝蒂家纺有限公司负责人……
如今的明珠外国语学校,山水田园催生美丽经济,特色教育产业迸发活力,成为全国3A级民办教育放心示范学校、全国先进民办学校、全国奉献爱心优秀民办学校。陈宗川也被评为中国优秀民办教育家、省民办中小学“双十佳举办者”。
“办教育需要一种情怀。何为情怀?我认为是一种高尚的心境和情趣。”陈宗川说,明珠是梦开启的地方,承载着他的荣光与梦想,“生有涯,心无涯。今后,我们将抓住转型的机会,拥抱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