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传媒记者彭 洁文/摄
想打入“10后”的社交圈吗?
你还在唱“爱你孤身走暗巷”?OUT了!
现在的社交暗号应该是——左手盘个串儿或者葫芦,右手拿个手账本,书包上挂着一串“咕卡”,兜里再揣一沓卡。
盘
毫无征兆地,张晓读初一的儿子在这天放学后,带回来两个圆滚滚的小葫芦,说自己要开始盘葫芦了。没过几天,她惊奇地发现,儿子盘的小葫芦已经开始有光泽,颜色也变深了不少。
“盘”,是来自文玩圈的说法,就是通过在手中不断打磨,让文玩产品的色泽变得油润鲜艳,就像被赋予了生命一样,是一个很需要耐心的过程。而这种叫手捻葫芦的盘玩最高境界,是让它从黄色变色到紫红,甚至深枣红色。
事实上,不止是盘葫芦,在此之前,盘手串已经在小学生中风靡了许久。
手串儿的材质从塑料、玻璃到石头的都有。盘法也很有讲究,单颗珠子盘、叠着盘、揉着盘……家住椒江的四年级小学生李星星向记者展示了一种叫做“绕指柔”的盘串儿手法。将手串儿拿在手里,先扭成“8”的形状,再对折到一起,用手指捻动珠子,手串儿就这样上下转动起来。“我们班上盘手串儿的同学都这么盘。”李星星说,“就下课或者在家写作业的时候盘一盘,不影响学习”。
DIY
你知道离型本是什么本吗?知道小麻薯、卓大王、肉球是谁吗?知道三丽鸥是什么吗?
这些,都是手账圈人士的最爱。
通俗地说,手账就是把手抄报画在专门的本子上,再利用漂亮的胶带、贴纸装饰。而离型本就是收纳胶带的地方;小麻薯、卓大王、肉球都是固定画风角色的胶带;至于三丽鸥,那是一家文化企业,拥有包括Hello Kitty在内的许多卡通IP,其中最受手账圈欢迎的是玉桂狗、布丁狗、美乐蒂。
11月初,路桥人包雨婷发了这么一条朋友圈:“当代小学生的爱好就是做手账!10岁的小姑娘,只要有点空闲就一个人在那里贴贴画画写写,现在已经会自己在网上下单买手账素材了,我是应该鼓励,还是应该让她不要太沉迷?”
妈妈的迷茫,丝毫没有影响到辰辰对手账的热情。“做手账要先想一个主题,挑选出适合这个主题的胶带和贴纸,再在手账本上排版,写上想记录的事情或者列个计划表,就可以了。”向记者介绍时,辰辰眉眼弯弯,“看到这些可爱的东西,你的心情不会变好吗?”
而咕卡,本质上跟手账没什么区别,都是需要自己动手赋予其风格和意义的,只是前者的上手门槛可能更低。
撕下透明卡盘上的薄膜,拿起镊子把各种主题的贴纸撕下,再按照自己审美和想法,粘到透明卡盘上,再用丙烯笔描上各种装饰,最后配上一根小珠链,挂坠咕卡就完成了。其中,也有许多门道,比如,贴纸的种类有镭射的、磨砂的、亮片的、流沙的;卡盘有正方形的、圆形的、心形的、花形的,等等。
辰辰说班上有同学喜欢玩咕卡,自己偶尔也玩,“我们玩的咕卡是比较简单的,有玩得好的同学会用奶油胶和3D贴咕文具盒、卡片,做成礼物送给朋友”。
集卡
热衷于盘葫芦之前,张晓的儿子喜欢的是集卡。
奥特曼、植物大战僵尸、蛋仔派对、原神、叶罗丽等,这些受孩子们喜欢的动漫游戏卡通人物变成纸质或塑料卡片,覆上亮闪闪的膜和金灿灿的镶边,再根据“SSR”“R”等稀有度进行排序,装在一个小袋子里,算是盲盒类玩具的一个分支。
张晓曾见到过两次“最夸张的集卡”。“一次是在白云小学对面的白云文具店门口,两个男孩子买了一叠卡片,不想要的都扔了,想要的就留下,扔了一地,我儿子还去捡了几张;还有一次是在商业街的一家文具店里,一个男孩子拿着一本很厚的集卡本和100元钱,特地去买卡。”因为儿子集卡,张晓家原来也有一两百张,包括在商场买的价格不菲的正版奥特曼卡片。
“斗罗大陆、小马宝莉、叶罗丽、奥特曼我都喜欢,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特别喜欢那些卡,特别喜欢收集。”下午5点多,椒江云健小学旁边的文具商店里,五年级的小叶同学花5元钱买了一包叶罗丽卡片。
别看这小小的卡片,也有很多门道。比如现在颇受女孩子喜欢的叶罗丽,“我买的这个是晶钻包,是性价比最高的,重复的卡片少。最贵的是梦幻包和星愿包,10元一包,拆出的款都挺齐全的;最便宜的是魔法包和灵犀包,基本上都是普通的卡,哑光的、不带闪。我最喜欢的是冰公主和梦公主,但我希望自己能集齐所有公主……”小叶的语调飞扬起来。
看法
解压、喜欢,是在采访过程中,孩子们在回答为什么会选择这些“社交硬通货”时给出最多的答案。盘手串儿和盘葫芦解压,做手账和咕卡既喜欢又解压,集卡是因为喜欢。
心灵花园心理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指导师雷湘给出了更深刻的分析,“不管是盘葫芦还是咕卡,这些东西本质上和我们小时候玩的跳皮筋、丢沙包没有区别,都是出于社交的需要”。
“现在的孩子普遍都缺乏同伴之间的相处,他们是非常孤独的。比如说周末,孩子几乎很难约到同龄的朋友一起玩,基本上不是在各种兴趣班,就是在去各种兴趣班的路上,他们几乎是没有自己支配的时间的。就算在学校,为了防止学生意外受伤等原因,孩子可能也会被限制在教室里,这也是为什么他们的‘社交爱好’都止于这些小巧的、不需要什么活动空间的‘小东西’。”
“另一方面,在学校里面,每一个孩子都很珍惜和同学相处的圈子,这也是为什么好像一旦流行什么,所有人就在一夜之间都迷上了这个东西。这其实就是孩子非常渴望能有一种归属感,能够融入到这个团体里面,害怕被团体抛弃,害怕被团体所不接纳、被排斥。”
“家长也不用太担心孩子会沉溺于某种物品当中,会玩物丧志。事实上,孩子玩什么都没有关系。比如现在流行玩卡牌之类的,前一阵子流行桌游,可能接下来还会流行其他东西,这个东西是在不断变化的。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流行的东西一定是带有一种互动性、社交属性的,如果我们能够给予孩子更多自由的时间去和同龄人互动、交流、试错,那么孩子的人际交流能力会得到比较大的提升,社交需要也能够得到满足。”
“家长应该帮助、引导孩子找到他自己内心喜欢的、热爱的东西。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被某一样物品,或被某一件事情,或者被某个行为所吸引,陷入其中不能自拔。”雷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