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诗赞桃源

胡建新 /文

中国古代著名的仙凡相恋故事“刘阮天台遇仙”发生在天台山桃源,即天台县白鹤镇东北部。桃源是“浙东唐诗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据史料记载,清代袁枚曾三游天台山,分别在66岁、76岁和78岁时,他的足迹到过华顶、石梁、万年寺等名胜古迹,写下许多诗篇。当然,他多次到过桃源。

袁枚(1716—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又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等,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曾任江宁知县。中年以后,去职居家,绝意仕宦。他是清代中叶思想解放的文学家之一,同时还是一位旅行家、美食家。袁枚辞官后,除乾隆十七年(1752)曾出山去陕西做官不到一年外,在金陵(今南京)小仓山下的随园差不多住了半个世纪。在此期间,他或往返于江浙,或出游名山。

袁枚既享高寿,又勤著述,所作极富,有《小仓山房诗集》三十九卷、《文集》三十五卷、《外集》八卷,《随园诗话》十六卷、《补遗》十卷,《小仓山房尺牍》十卷,另有文言小说《子不语》(一名《新齐谐》)及杂著《随园随笔》《随园食单》等。

袁枚年轻时就喜欢游学,是一个有趣的性情中人。他在最后的十几年,几乎都在旅途中度过。甚至到了80岁高龄,他还在出游吴越。那么大的年纪,能够承受舟车劳顿、跋山涉水之苦而兴致不减,如此频繁、长时间地出游,其身体状况之佳、精力之矍铄可见一斑。难怪当时有人称赞他“八十精神胜少年,登山足健踏云烟”!

袁枚创作了多首桃源诗作,又搜集历代文人咏桃源的诗作,可以肯定他对桃源情有独钟。《刘阮遇仙文化集成》(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年1月)中记载:袁枚创作了9首有关桃源的诗歌,他作的《游桃源至会仙石遇雨而返》这首诗中写道“五步一峰转,十步一峰变。重重天堑形,幅幅屏风面。神光果离合,青红遽隐现”,描绘了桃源险峻、清丽、神秘的山水景观,出神入化。

袁枚除了自己创作外,还搜集历代文人咏桃源的诗作加以比较,认为同一题材,通过不同的角度写出,能使人耳目一新。他在《随园诗话》卷八中谈道:王次回的诗,“天台再许刘晨到,那惜千回度石梁”,固然十分深沉,但商宝意却有巧思,“天台已入休嫌暂,犹有终身未到人”,两诗意思相反,但各臻其妙。他自己写的《会仙石》云:“作婿山中仅半年,人间沧海变桑田。教侬不敢多时立,生恐归来也惘然!”从第三个角度去写,别有新意。

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袁枚已经76岁高龄了,还精神抖擞地拄杖重游桃源。他的友人唐柘田寄诗给他说:“支筇重到女仙家,笑煞桃源洞口花。刘阮有知应艳羡,输公两度吃胡麻。”到了78岁,他三游天台山。80岁,他出游吴越。82岁,寿终。如果他再活几年的话,他定有第四次、第五次,游天台、攀华顶、访桃源。

总之,我们要感恩袁枚为世人留下的桃源美丽诗篇,为桃源遇仙传播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2024-02-27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5005.html 1 3 袁枚诗赞桃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