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真亦幻 细腻唯美

——读川端康成《雪国》

阿 风 /文

“穿过县界长长的隧道,便到了雪国。”这是川端康成《雪国》的开头第一句。这让我想起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须“从口入”,那么作者笔下的雪国是否也是另一个“世外桃源”呢?

随着火车缓缓驶进雪国,情节逐步展开,《雪国》以男主人公岛村的视觉为线,为我们打开一个被雪覆盖的世界: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和战乱,这里有一群清纯美丽的姑娘,这里有奔波、骚动、挣扎、疾病、死亡……这个世界是真实可感的,也带有一种不可捉摸的虚空感:雪覆盖了一切,万物洁白纯净,村庄寂寥空阔,霜雪浸染的风冷漠地从山间林中吹过,寂灭和“徒劳”笼罩人的心头……这里不是世外桃源,却是作者精心打造的别样天地,亦真亦幻,值得人细细品味。

《雪国》是中篇小说,篇幅不长,故事也很简单:一个来自东京的无所事事又醉心文艺的中年男人岛村,与雪国温泉度假村的两个女人之间的感情故事。小说通过人物的回忆、心理、对话,以及见闻,深入细致描摹,写出他们在雪国的情感和生存状态。小说运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写出人物的不同特性。主人公岛村有妻室儿女,有遗产却无所事事,偶尔通过照片和文字资料研究、评论西洋舞蹈。他是一个“消极”的人,喜欢用“徒劳”来否定驹子的一切爱好和追求,如“等见到驹子,一定要劈头告诉她这是徒劳。”不仅如此,他甚至觉得生存本身也是徒劳的、虚无的。因此相比于驹子,岛村在小说中显得闪闪烁烁、飘忽不定。相反,驹子在作品中是个有血有肉、敢恨敢爱的女子,她曾在东京做过半玉(未出师的艺妓小姑娘)被人赎身,她向往城市,恪守婚约,舍身挣钱给未婚夫疗养,她坚持每日写日记,反复练习三弦琴,明知岛村有妻室却大胆地向他示爱。另一方面,通过岛村的主观感受,驹子与叶子也产生了虚与实的对比,驹子可以让人一览无余,岛村曾多次近距离地打量驹子:鼻梁、嘴唇、眼睛、脸庞、睫毛……驹子在他眼里像个透明人,现实的琐碎减弱了审美效应,甚至让岛村产生了厌恶感。而他与叶子从初遇到最后的坠亡都隔着一段距离,没有对视,没有对话,“犹抱琵琶半遮面”,叶子的超凡脱俗让岛村深深沉醉,欲罢不能。从某种意义上说,叶子是对驹子的补充,是岛村内心矛盾的外在体现。

《雪国》里有很多对人和自然景物情景交融的摹写,细腻唯美,非常动人。《雪国》是川端康成唯美主义的代表之作,人们评价“其间描绘的虚无之美、洁净之美与悲哀之美达到极致”。小说里写景状物的唯美句子随处可见,如驹子深夜打开窗子时,“镜子深处白到发光的是雪。雪中浮现的是女人通红的面庞。这一幕是何等洁净的美啊。”写月亮,“月亮像蓝色冰川中的刀刃一样透亮。”“月亮虽然不再发白,却仍有些淡淡色彩,不再散发冬夜特有的冰凉的冷光。”描摹人也十分精到,比如写叶子,当岛村与叶子火车上偶遇时,出现在车窗里的玻璃镜像,“就在这灯火点亮瞳孔,也就是瞳孔和灯火重叠的瞬间,姑娘的眼睛就像在暮色波涛中浮现的夜光虫一样妖艳。”“山野的灯火从她的面庞流逝,灯火与瞳孔重叠的瞬间,‘啪’地点亮的瞬间,岛村的胸口被这无法言喻的美深深震撼。”再见到叶子时,“岛村走出去很久,依然感觉到叶子的眼睛在他的额头前方燃烧。那眼睛像遥远的灯火一样冰凉。”结尾处,叶子从着火的蚕房坠落时,“叶子那双如针刺的美丽的双眼已经紧闭,下巴向上扬起,颈部僵直。火光在她苍白的脸上闪烁。”雪地、火光、银河,叶子的死像一曲悲叹,透露着一种寂灭哀伤之美。

在现实生活中,川端康成由于幼年父母双亡,其后姐姐和祖父母又陆续病故,长期处于孤独和苦闷之中,逐渐形成了其感伤忧郁的性格,并成为其文学创作的底色。这在我们读《雪国》时能深深地体会到。正如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辞说:“川端康成极为欣赏纤细的美,喜爱用那种笔端常带悲哀,兼具象征性的语言,来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和人的宿命。”川端康成的作品和文字值得细细品评体味。

2024-04-27 ——读川端康成《雪国》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199603.html 1 3 亦真亦幻 细腻唯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