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溺水,不能心存侥幸

有人溺水时,不建议非专业人员下水施救

台传媒记者张梦祥

天气炎热,又逢暑假,正是溺水事件的高发期。尽管防溺水教育从未间断,但悲剧和意外还是时不时发生。对此,市公安局治安支队维稳安保大队教导员陆雯灵提醒,快乐虽大,安全无价,不少溺水事故都是由嬉水引起,切不可麻痹大意。

不能心存侥幸

陆雯灵坦言,暑期天气炎热,孩子自由时间增多,学生和家长缺乏安全意识,监管不到位,是溺水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从地域来看,游泳池、水库、水坑、池塘、河流、海边等场所,都是溺水意外发生的高发地点。”

不少家长会趁着假期带孩子到水上乐园、游泳馆等场所游玩,认为有管理员和救生员,相对会安全许多。不过,游泳池若管理不善,救生员数量不足或疏于职守,也可能导致溺水事故的发生。

“防溺水,家长不能缺席。”陆雯灵说,救生员做不到时时刻刻盯住每一个孩子,能时刻盯住自己孩子的只有家长本人。在高危场所玩耍时,家长一定要学会克制,不能被手机绑住视线。

“梳理往年溺水事故,我们发现除了儿童,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游客也是溺水事故的高发人群。”陆雯灵介绍,与游泳池相比,野外公共水域的潜在危险因素更多,因台州本地水情比较复杂,深浅交合处不明显,水温差异大,不熟悉这些情况的人员极有可能发生溺水事故。此外,野外往往人员稀少,一旦出现体力不支等意外情况,很难第一时间获得救援。

这些年,仙居、天台等地的自然溪流受到不少市民和外地游客的追捧。陆雯灵提醒,河流溪涧看似平静,实则暗藏凶险。这些区域水流湍急、河床复杂,且沿岸的土壤层容易松动,不少溺水者一开始都是抱着在岸边玩玩水的心态,结果一个不小心便滑倒落水了。

她提醒市民,要前往正规的游泳馆游泳,切不可“野游”或下水嬉戏。下水前,要清楚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做足热身准备,避免下水后因水温过凉刺激,或游泳时间过长引发抽筋。

这些误区需避开

会游泳就不会溺水吗?使用游泳圈就能避免溺水?水浅的地方淹不死人?……陆雯灵提醒,关于溺水,这些常见误区需避开。

“从近年发生的溺水事故看,有一部分溺水者是会游泳的,且不乏水性较好的人。”陆雯灵说,呛水、抽筋、过度疲劳等都可能导致会游泳的人溺水,切勿以为自己会游泳,在水中就很安全!

游泳圈、充气的水上玩具可以很好地保护孩子?“没有任何设备可以代替成人监护。”陆雯灵说,游泳圈不是专业的漂浮设备,当水流发生变化,未抓住游泳圈或者游泳圈功能失效时,都可能引发溺水。

“影视剧中经常出现溺水者拍打水面、大声呼救的场景。但实际上,真正溺水的人往往想呼喊却发不出声音,特别是孩子。”她解释,溺水总是悄然发生的。溺水时,吸入空气是第一需求,当人的口鼻在慌乱中短暂浮出水面,受本能驱使只会全力吸气,这会导致大量的水呛入气管,根本来不及发声。

自救施救各有技巧

发生溺水怎么办?如何自救?

陆雯灵提醒,一旦发生溺水情况,应尽量保持冷静,第一时间寻找身旁是否有可以漂浮的物体,采取抱住或者扶持的状态,让自己漂起来,同时向周围求救。

如果身边没有漂浮物,则尽量保持稳定,可以将双手抱于脑后,两肘打开,让身体尽可能伸展放松。面部朝上,注意将口鼻仰出水面,放松地漂在水面上,等待救援。若遇人营救,积极配合,切勿惊慌抓抱救援者。

遇到溺水者该如何施救?

“会游泳不等于会救人!”陆雯灵强调,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就算会游泳也不要盲目下水救人。如溺水者离岸边不远,可就近寻找绳子或竿子将人拉上岸,并拨打120、110报警电话,千万不可手拉手进行救助,以免引起更多人落水。“尤其要记住,未成年人不具备直接救人能力,严禁下水或手拉手救援,而应大声呼救,及时让附近的大人来帮忙。”

需要重视的是,因为水情不同,水下可能有很多未知因素,不推荐非专业人员下水施救。“万不得已真要下水,一定要从背后接近溺水者,再托起溺水者的身体,让头露出水面侧游上岸。”陆雯灵补充,千万不要从正面靠近溺水者,因为出于求生的本能,溺水者可能会死死抓住任何东西。

2024-07-15 有人溺水时,不建议非专业人员下水施救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5573.html 1 3 预防溺水,不能心存侥幸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