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巡检司城

▲巡检司城里的古井

潘昌来 文/摄

长沙古村,位于临海市东部沿海,台州湾北岸的连盘港口。《台临长沙周氏宗谱》称此地前有剑山(又称冬瓜山)为屏,后依凤山耸秀,左边龙山喷水,右有伏虎镇邪。当然这里还有田地可耕,渔盐可作,可称“桃花源”了。

此宗谱又载,宋末元初,理学名儒周濂溪的七世孙开极公,任御史中丞,屡谏受佞臣妒,于是就解绶归里,后游玩至海涂时,看中长沙这个好地方,有耕樵渔盐之利,是后裔子孙的发展之地,遂弃官隐居此。

明代洪武初年,海氛不靖。有倭寇骚扰北方滨海各郡县,继犯江浙等东南沿海。到了洪武十七年(1384),朱元璋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海疆,他接受了方国珍侄子方鸣谦的建议:“倭海上来,则海上御之耳。请量地远近,置卫所,陆聚步兵,水具战舰,则倭不得入,入亦不得传岸,则可制也。”遂在边海地带设卫所,置巡检司。

长沙东边的连盘港口,舟楫往来频繁,商贸兴盛,旧有谚语为证,“桃渚港口两分流,连盘道头小杭州”。这里又是海防要冲。于是在长沙村前的剑山上建起巡检司城,土城环山,周长一千多米,城宽约七米,高约六米,设东西两城门,内有官衙、营房、水井、马房等。明代的巡检司,职责就是盘查往来行人、缉拿盗贼等,维护地方治安。

当时在巡检司周边的山顶上还建有烽火台,如东边的轻盈山,前边的竹峙山,西边的市场山,后面的百亩地山。有敌情时,可燃烟火相传报警到桃渚所城、海门卫、台州府。

据《戚少保年谱耆编》中记载,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四月十五,倭寇数百人从连盘登岸,流劫海滨村庄,戚继光命材官汤时茂的士兵一哨(约50多人)为前锋,自己亲督客兵为二路分头策应,是日兵到薜岭,距离倭寇五里时,倭寇害怕了,企图向停船的地方奔跑退却,但戚继光率兵水陆并进,铳弹齐发,火烧敌船,溺毁殆尽,擒斩五名,其余各亡命争抢民船逃遁。

剑山上有城隍庙,传说建庙的屋料来自枸橘寨。枸橘寨在上盘的轻盈山上,里面聚集着一帮盗贼,时常下山抢劫,危害周边的百姓。后有官兵上山清剿。由于山高路陡,寨周围以枸橘刺丛为墙,官兵都攻不进去。时大汾后洋的杨文,卖笼担(小百货),见此情景,报告官兵,他有办法,如此这般可攻克枸橘寨。一天,枸橘寨边来一个卖笼担的,与寨里的人做起生意来。闲谈间,他指着寨墙,说这上面种白扁豆多好,又不占地方,摘来亦好吃,一举多得。寨中的人听后,觉这主意不错,在周边的墙脚上遍种白扁豆,一时间枸橘树上爬满了豆藤。到了秋后霜降,枯萎的豆藤与枸橘树缠绕一体。入夜后,官兵偷偷摸上山,点燃了豆藤,树干火旺,浓烟滚滚,一时间烧红半边天,官兵借机冲了进去,剿灭了贼徒。后来把贼窝拆了,屋料运到巡检司城,建起了城隍庙,祈求平安喜乐。

到了清朝末年,巡检司城已成荒芜之地,周氏后裔学楷公精通文墨,见此百感交集,作《城隍故墟》以纪念,诗曰:“明王有道爱群生,海口红营七二城。旧垒萋青春草没,故墟寂寞夜鸟鸣。岩间古庙遗神像,云里孤峰绝旗旌。今日犹留前事迹,四夷无复动干兵。”

四百多年过去了,战争硝烟已经散去,曾经屹立的土城,也只剩下东门山边的一小段。1953年,城址地下发现有蛎壳,那是烧蛎灰的原料,于是人们争先恐后挖掘,结果把城墙也挖去了。但从城墙中还挖出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箭头等文物(入藏临海博物馆)。

假如巡检司城完整地保存下来,作为明代的基层军事设施,其历史价值不可估量。

顺着在岩皮上凿成的踏步,登上剑山顶上,站在城隍庙前,曾是苍茫一片的海涂,如今已经阡陌纵横、屋宇连片的烟火人家。

2024-07-16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05626.html 1 3 长沙巡检司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