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专家齐聚 共论万年文化

下汤遗址的发现,带来了什么?

台传媒记者张妮婷

10月25日至10月27日,仙居下汤遗址发现四十周年暨“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形成研究”工作会议在仙居举行。

来自全国考古文博机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20余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物保护专家、上山文化遗址联盟成员、地方文史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最新研究成果。

下汤遗址位于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横溪镇下汤村,发现于1984年,为距今近10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作为万年文化史的重要实证,下汤遗址的发掘究竟还有哪些意义,填补了哪些历史空白?这场工作会议或许能解开部分谜题。

填补历史空白

在下汤遗址现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科技考古室副主任仲召兵,为与会专家们进行讲解,一个个土台,一个个器物坑,还有不少半掩埋在土里的陶器、石器。壕沟、土台、房址、墓葬等遗迹现象,初步呈现在眼前的万年下汤原始聚落图景,让众多专家连声惊叹。

“这里的遗址文化层堆积厚达2.5米,包括上山文化、跨湖桥文化、河姆渡文化、好川文化四大阶段,如此跨度的文化序列在浙江具有唯一性,在已发掘的上山文化遗址中聚落要素最为完备、结构最为清晰、内涵最为丰富。”仲召兵介绍。

“出土的文物、陶器等,都可以佐证这是所有上山文化中意识形态最丰富、发展水平最高的一处遗址。”原浙江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对下汤遗址出土的陶器看了又看,他认为,“下汤罐呈现的红色,是我们国家年代最早、最纯正、最艳丽的中国红。”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秦岭对下汤遗址的意义作了强调,她说:“随着下汤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历史空白。原来我们对上山文化区域的了解主要集中在金衢盆地的中心部位,现在下汤遗址呈现了这么大规模的一个聚落,其村庄要素非常齐全,不管在内容上还是空间分布上,都是对上山文化的很大补充。”

“下汤遗址最大的发现,就是初步揭露了一个早期农业社会的状态。新石器时代中国北边是旱作农业,南边是稻作农业。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下汤遗址是以稻作农业为基础的。我们谈到稻作农业的起源,这种生产生活方式的起源,下汤遗址是一个重要的节点。”北京大学一级教授赵辉表示。

带来全新谜题

下汤遗址的发现,在填补历史空白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谜题。

“今天看到下汤遗址,我感到非常震撼,这些年来,下汤遗址考古工作有了这么多令人惊喜的发现,也留下了许多目前还无法破解的密码。”浙江省文物保护利用协会会长杨建武说。

下汤遗址的器物坑是专家学者们讨论的热点之一。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蒋乐平是上山文化的发现者与命名者,这次他来到下汤遗址,与众多专家一同探讨下汤遗址的奥秘。“下汤遗址是上山文化中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处,对我们揭秘早期村落结构、内涵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下汤遗址还发现了一些精神层面投射到村落结构上的内涵,器物坑数量多、非常集中,这在新石器时代其他文化中很少见,我们都非常好奇,可以说器物坑是上山文化的密码,还有待破解。”

“这些器物坑可能是中国最早的祭坛与祭坑。”湖南大学教授郭伟民推测,“在一个比较平的地方建立台子,边缘上挖坑埋器物,这符合祭祀行为特点,而且这种祭祀行为一直影响到长江流域的万年历史进程。”

下汤遗址发现的墓葬,同样带来了新的问题:这是否能揭示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

“我们没有预期会发现这么高规格的墓葬。”秦岭说,“原先在桥头遗址发现墓葬的时候,我们认识到,原来一万年前的时候,人们已经有了村落,有了生死观念。而这一次的发现又一次带来了突破,体现出当时已经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不平等,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理解这种社会不平等背后的机制、原因,但是它无疑会对怎么定义‘什么是上山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补充。”

“过去三十年,人类学和考古学一个认识上的重要改变就是认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不是新石器晚期才出现的,可以追溯到上万年前,所以在下汤遗址发现的大型墓葬,如果能得到确认,就是一个特别好的实证。”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胜前说。

守护历史之书

下汤遗址面积约3万平方米,目前已累计考古发掘面积2250平方米,许多秘密仍埋藏在土下,赵辉认为,考古不仅要做好发掘,更要做好保护。“我们在加强考古工作的同时,也要加大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那些以我们目前水平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留待后人解决。”

谈及下汤遗址的保护工作,不少专家为仙居县委县政府点赞。

多年来,仙居县委县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文物保护、文化传承等工作,坚持挖掘与保护齐抓,全力延续历史文脉,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18个部门、乡镇“一把手”为成员的“上山文化”遗址保护工作领导小组;联合下汤村签订保护下汤遗址协议书;制定并公布《下汤遗址保护规划》,确定遗址本体、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环境控制区。

同时,仙居主动与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对接,联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了万年上山文化第一个正式挂牌的考古工作站。2022年,下汤遗址入选“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并于当年纳入国家文物局重大项目“考古中国——长江中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形成研究”课题。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在下汤遗址发现四十周年之际,下汤村村民张金苗被授予“万年文化”守护者荣誉称号;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室副主任、研究馆员、下汤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仲召兵被授予“仙居县荣誉市民”称号;陈星灿、赵辉、陈同滨三位专家被聘请为仙居下汤遗址考古研究与保护利用顾问;仙居下汤遗址被授予浙江省“考古研学基地”。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下汤遗址,加快打造特色文化地标,仙居还推出下汤研学游,实施下汤文化遗产“活化”计划,开发设计下汤特色系列的文创产品,推出包括下汤遗址发现40周年系列活动,全力推动下汤遗址的文化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底蕴优势、发展优势。

2024-10-28 百名专家齐聚 共论万年文化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13566.html 1 3 下汤遗址的发现,带来了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