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 丹 /文
如果说李娟的阿勒泰系列是带着明亮色彩的微笑表情,那么《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这本书则记录了微笑下面的泪水,但泪水是淡淡的,哀伤也是秘而不宣的。
《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虽然没有李娟其他书籍那么明快爽朗,但那些记录过往的细腻文字却一样可以击中人心。她把生命中一路走来的寂寞、脆弱、哀伤、孤独、伤害一件件拾起,逐一展现出来,虽没有书写阿勒泰时的从容乐观,但那些过往都已化作她成长的养分,滋养她成为不一样的存在。虽环境恶劣、物质匮乏、生活艰辛,但读者从李娟的文字中感受到的是活力、豁达与积极向上,粗粝的日子也要生出花来,正是李娟的与众不同之处。
李娟的悲伤来自于童年经历。在《小学坡》里我看见了她的童年,又暗又潮又逼仄的八平方米,生活着她与她百岁瘫痪的老外婆和外婆,床只有一张是固定的,那是老外婆的,而她与外婆的床是白天收起晚上才支开的。外婆拾荒为生,在垃圾堆上长大,老弱相依的童年其实是一个老弱无依的童年。背着满是补丁的书包,在小学坡读着小学的李娟,渐知人世,初尝悲伤。
她的悲伤是对至亲亲人的心疼。在短短的一篇《菟丝花》里,她写道:“妈妈,妈妈,我只是为了配合你的流浪,才那样的瘦小。我为了配合你四处漂泊,才安静无声。”这悲伤多么清澈透亮。
她的悲伤是对他人悲伤的感同身受。无论是《梦里与人生里》那个柔顺得无力反抗命运的黄燕燕,还是添一双碗筷,欲请访客共进晚餐的郭大爷,你都会看见她内心的触动,她把他们的悲伤一起吟唱进了自己的悲伤。
但李娟面对悲伤时,不是激烈地反抗或挣扎,而是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接纳生命中的种种变化。“你曾对着一株植物一声声呼唤,它毫无办法,最后只好开出花来。你继续对着那花呼唤,那花也毫无办法,最后只好凋零。你曾在河边呼唤,你每喊一声,河便掉头拐出一道弯来回头看你。于是每一个经过这片大地的人,都会惊讶这条河为什么流淌得如此曲折,反复迂回在这片大地上,徘徊着不肯离去。”她不刻意回避悲伤,也不试图掌控悲伤的走向,而是任由悲伤自然地展开和消逝,如同看待植物的生长与凋零、河流的蜿蜒流淌一般,以一种淡然处之的心境去感受和体验悲伤,不被悲伤所束缚,展现出一种对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悲伤的豁达与从容。
走夜路,本是一件让人恐惧的事情。黑暗笼罩着一切,未知的前方充满了不确定性。然而,李娟却告诉我们,在走夜路时请放声歌唱。这歌唱,不仅仅是为了驱散恐惧,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生命的礼赞。在那寂静的夜晚,歌声打破了黑暗的沉寂,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感受到生命的力量。正如李娟在书里所说,“亲爱的,哪怕后来去到城市,走夜路时也要大声地唱歌,像喝醉酒的人一样无所顾忌。大声地唱啊,让远方的大棕熊也听到了,静静地起身,为你在遥远的地方让路。你发现街道如此空旷,行人素不相识。”这句话充满了勇气与洒脱。它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孤独,不要畏惧黑暗。当我们勇敢地唱出心中的旋律时,仿佛整个世界都为我们让路。
当我感到黑暗,便走上前直接推开窗子,投入阳光或星光。走夜路请放声歌唱,若你不唱歌的话,不惊醒这黑夜,就永远也走不出这重重的森林,这崎岖纤细的山路,这孤独疲惫的心。李娟的文字,就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我们内心深处的角落。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的温暖。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常常迷失在物质的追求中,忘记了生活的本质。而李娟的书,让我们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感受生活中的那些小美好。那些简单的快乐,那些真挚的情感,那些平凡的瞬间,才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读完这本书,我仿佛也走了一段漫长的夜路。在这条路上,我看到了自己的恐惧与迷茫,也看到了勇气与希望。我想,以后无论遇到怎样的黑暗,我都不会再害怕。因为我知道,只要放声歌唱,就一定能找到前行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