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品课程建设 助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开展

林鹏里

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是党校践行为党育才初心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党校落实基本培训要求、发挥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作用的硬核支撑。精品课程建设与教学管理、教务培训、考核评价、人才培养等工作密切相关,处于关键环节、具有牵引作用,对助力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有突出的导向意义和现实价值。当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台州市委党校要在近年来精品课建设已有成绩的基础上,精准聚焦“一个首要任务、三个主攻方向、两个根本”及“六个争先”要求,更加突出精品课程建设的牵引性、导向性、示范性功能,统筹标志性成果打造和课程质量整体提升两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建好人才梯队,为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作出应有贡献。

一、牢牢把握精品课程建设的主攻方向。建设精品课程不是“撒胡椒面”,必须把主要精力主要资源投放到组织需要的课程上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主线,综合运用专题课、案例课、实践课等多种形式,加速打造党的创新理论精品课程,讲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把“五史”等作为党性教育资源开发的丰富矿藏,加快打造党性教育精品课程,助力党员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围绕干部履职所急所盼和“本领恐慌”,加力打造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学习运用“千万工程”以及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等领域精品课程,为干部履职赋能充电。大力开发大陈岛垦荒精神、民营经济与和合文化等地方特色精品课程,深挖历史内涵、用心弘扬传承,着力讲好本地故事、擦亮台州名片。积极固化提升、推广应用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做法、规范标准,加大原有课程提升改造力度,提高新课课堂准入标准,形成课程质量向精品看齐、授课机会向精品倾斜的鲜明导向,牵引带动课程质量整体抬升。

二、切实强化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把控。精品课程的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它既包括精品课程从选题到进课堂的生产全过程,也包括立场、内容、形式等多个考察维度,需要我们统筹立体把握。坚持将政治关放在首位,树立“精品课程质量好首先是政治强”的理念,全面把握党校课堂的严肃性、特殊性,加强课程政治检视,着重看课程是不是践行了为党的初心、是不是坚守了姓党的立场,确保党校课堂始终和党中央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把好精品课程建设的学术关,深刻理解用学术讲政治的实践要求,不管什么学科都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充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入剖析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传好马克思主义真理之道,推动学员更好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理论素养。突出试讲关对课程质量的把控作用,把试讲环节作为检验课程质量的试金石,坚持集中试讲、集中评审,坚持质优者胜与指导服务相结合,立足实际完善试讲组织形式,合理设置通过比例,科学组织评审人选,健全反馈修改机制,确保试讲环节真正选出优质课程、帮到精准点位,让学员真正听到优课好课。

三、建立健全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机制。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方方面面、贯通各个环节,必须以健全的工作机制为保障,确保环节紧密衔接、高效运转。加强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精准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深入研究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律,前置谋划哪些领域需要精品课程、精品课程应该具备哪些形式、精品课程应该达成哪些教学目标,变“有什么讲什么”为“需要什么讲什么”,避免“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课程建设的路线图更清晰、任务书更精准,形成压茬推进、滚动验收的良性工作格局。强化“精品课程是磨出来的”意识,细化设置层次不同、范围不同的磨课流程,研究制定磨课效果检验标准,着力提升磨课的“含金量”,做到课程每磨一次、质量提高一点,直至达到精品标准,确保每一门课程都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优化精品课程创新团队建设,坚决摒弃“单兵作战”“闭门造车”思维,坚持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坚持跨学科、跨领域、跨年龄层相结合来组建创新协作团队,明确团队成员分工、细化研商探讨机制,把精品课程建设变成大家的事,推动每名成员都能有所作为、有所收获。

四、统筹优化精品课程建设的支撑保障。精品课程作为终端成果展现,离不开科研的支持、人才的努力,也离不开好政策的激励引导保障,只有持续夯实支撑,才能推动精品课程建设常态长效开展、保持旺盛活力。始终坚持教研咨一体化路径不动摇,加强教学与科研选题事前研商,在立项、指导、结题等方面加大对有教学成果转化价值的科研课题的支持力度,创新科研成果转化教学成果认定方式,真正打通“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生产链条,为课程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科研动力。树立“课程建设、人才为本”的前瞻眼光,加大学科急需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潜力人才墩苗培养,树立系统人才“一盘棋”理念,特别是要对年轻教师既压担子、又给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在挑战中成长,确保课程建设始终后继有人。鲜明激励导向,把精品课程建设实效与教师的荣誉感、获得感、成就感紧密挂钩,课堂优先向精品课程倾斜,荣誉优先评给精品课程贡献者,待遇优先保障精品课程团队,做到有为有位、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形成既风清气正又充满活力的良性生态,为精品课程建设提供强大内生动能,为干部教育培训事业高质量发展更好赋能助力。

2025-02-05 1 1 台州日报 content_220744.html 1 3 以精品课程建设 助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高质量开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