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女的大事,父母的心结

来看看春节“催婚一族”的故事

记者 王怡/文 吴畅/图

逢年过节,亲友团聚之时,总有一个频率很高的话题常被提起——催婚。到了结婚生子的年龄却还是孑然一身,那么恭喜你,成为“被催一族”是顺理成章的事。

为了“结婚生子”这件人生大事,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间,总是会在春节这个特殊的时间点上,上演一年一度最大规模的价值观博弈。对于很多适婚却仍在“卖单儿”的年轻人来说,最怕的就是过年回家被老人催婚。那么,老年人为什么如此关心儿女的婚姻大事,甚至不厌其烦,反复唠叨催孩子们结婚?

儿女的大事,父母的心结

来自临海的老蔡,这两年很为儿子的婚事担忧。今年33岁的儿子小蔡,单身已有三四年,如今对象还没着落,他非但不着急,还总是刻意逃避这个话题,这可着实愁坏了老两口。

“其实,儿子几年前本来是有一个对象,谈了小半年。但女方是外地人,年纪还大,当时家里人都不太认可,这门亲事黄了以后,他就跟赌气一样不再谈了。”老蔡说,前段时间过年,他和30多年没联系的老同学微信聊天时,谈及彼此的近况,听到对方早已忙着接送孙子上小学。可反观儿子的近况,没有一点要成家的“苗头”,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老同学的祖孙乐令他羡慕不已。

其实,像老蔡这样的家长还有不少。在同龄人早已成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乐享天伦时,这些老人却还在为子女的婚姻大事发愁。

临海的齐大妈这几年也被迫成了老年“催婚一族”。她的儿子在黄岩做工程,今年35岁,没有女朋友。在齐大妈看来,儿子对结婚这事也不是不积极,问题出在他要求高,还有点“外貌协会”,不想凑合。

“因工作关系,他平时接触异性的机会不多,主要靠相亲。但一直没遇到合适的,现在年龄大了,就更难找了。”相比其他人旁敲侧击的委婉方式,齐大妈的催婚方式更直接,每次儿子放假回家,老人就会给他安排相亲。但介绍了不少她自己觉得比较理想的女孩子,儿子都不满意。

“其实前不久,他刚见过一位各方面条件都不错的女孩子。但一次见面之后,两人就不再主动约了,理由是兴趣不合,谈不来。 ”为此,齐大妈没少批评儿子,却完全没起到作用。看着身边一个个朋友当上奶奶、外婆,她是天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催婚背后,有爱也有伤害

随着时代发展、观念转变,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婚恋放在了人生的次要位置,要么不谈恋爱,要么晚婚晚育。这也让固守传统观念的老一辈家长烦恼不已,担心子女们的人生大事无法圆满,生活过得不幸福。

但事实上,老人们对子女催婚的情况,也正是他们焦虑心理的一种体现,用关心子女人生大事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输出需求。为什么老年人会把儿女的婚姻大事挂在嘴边?在齐大妈看来,这和两代人的生活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我们老一辈人看来,每个人的一生,总要在恰当的年龄去做恰当的事情,不结婚生子,人这一生感觉就不圆满、不完整。”齐大妈说,以她自己为例,23岁结婚,24岁有了大女儿,两年后又有了这个儿子。夫妻相伴、养儿防老,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不可否认,恋爱、结婚、生子是大部分人一生中要经历的过程。对于老人们来说,孩子始终是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孩子长大后,婚恋或许是他们能够有的最大的话语权,因此不少老人在催婚时,总是抱着“沿着老一辈的轨迹和经验生活,会少走一点弯路”的态度,把孩子们当成自己情感的寄托。

对此,路桥的林大爷却有不同的观念。在他看来,新一代年轻人的婚恋观与老一辈人完全不能类比。因为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年轻人有了更多生活方式的选择,追求自由,注重感觉,然而,父母们却未必能跟得上他们的脚步。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对于子女们的恋爱、婚姻,我就很想得开。”林大爷说,成年人的婚姻应该慎重,年轻人坚持自己的婚恋观没有错。有时候,做父母的也不要散播焦虑,容易让子女们心生反感。

对于两代人之间的矛盾,从事摄影行业的潘先生认为,最好的方式是“沟通”,做子女的不要过于逃避,不妨和老人们谈谈自己的人生计划和打算。不管他们能不能接受,其实讨论本身也是一种缓解焦虑的方式。“有时候,当看到我们能照顾好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不需要长辈操心,慢慢地,老人们也会尝试放手并且开始尊重我们的选择。”

2022-02-12 来看看春节“催婚一族”的故事 2 2 台州晚报 content_137026.html 1 3 儿女的大事,父母的心结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