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对国内市场上所谓“日本葡萄”的打假信息引发了众多关注,镜头直指国产葡萄摇身一变成为名叫“进口阳光玫瑰”的葡萄,价格甚至直接上涨近十倍。当我们从水果市场上精挑细选来自异国他乡的水果,买来的可能是国产的?央视新闻里揭露的假冒进口葡萄现象,在台州的情况如何?近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水果店一探究竟。(10月29日《台州晚报》第2版)
近年来,水果市场上“洋标签”现象泛滥。以国产阳光玫瑰葡萄冒充日本“晴王葡萄”为例,明明是国产品种,却披上“进口”标签,身价暴涨数倍甚至十倍。此类行为不仅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也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洋标签”现象实质上是商家通过不实信息误导消费者,从而获得高额利润的行为。表面上看,商家通过虚假包装和夸大宣传来提高水果的附加值,是在追求所谓的“高端市场”。但本质上,这种行为是牺牲了商业诚信,以短期利益取代长期发展。
不可否认,“洋标签”能在市场上横行,与消费者对进口水果的迷信心理有密切关系。在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很多人认为进口水果无论是口感还是安全性都更胜一筹,成为一种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正是这种“盲从”的消费观念,使得商家得以在供需市场中掌握主动权,将普通的国产水果通过简单的包装和标签变成“高端品”。
实际上,追求“进口”的消费心理是对“本土优质产品”的忽视。比如,国内的阳光玫瑰葡萄在种植技术和口感方面已不逊于进口品种,品质可靠、价格适中,完全可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消费者也应当从理性消费的角度出发,正视国产水果的优点,不盲目追逐“进口”。
打击水果市场上“洋标签”这一乱象,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水果市场的检查,尤其是在进口标签上加大监管力度。建立更为严格的商品溯源制度,通过扫码即可清楚了解水果的真实产地。针对商家虚假宣传的行为,应提高处罚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错必罚。通过制度层面的规范,有效震慑不良商家,营造诚信、公正的市场环境。
从积极的角度来看,“洋标签”现象的泛滥也促使国产水果品牌意识的觉醒。近年来,国内果农和企业逐渐认识到,单纯依赖伪装“进口”标签来提高销售额并不是长久之计,打破国产品牌的固有“低端”标签,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越来越多的国产水果品牌开始注重品种的培育、口感的提升以及品牌化的建设。
国产水果应以品牌建设为核心,通过严格的品控、创新的营销方式,让国产优质水果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的“高端品”。国产品牌还可以借助地理标志认证、农业科技创新等方式,提升水果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通过树立良好的国产品牌形象,减少对进口水果的依赖,推动国产水果的品牌化和国际化进程。
遏制“洋标签”泛滥不仅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必要举措,更是建立诚信、公平市场环境的重要一环。消费者的信任是最宝贵的市场资源,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进口”与“国产”水果本应是一次自由选择,而非被误导的消费。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公平透明的市场,在其中,“洋标签”不再是增加产品价值的捷径,国产优质水果能凭借自身品质赢得尊重,消费者也能更加放心地选择自己需要的产品。
□ 孙维国